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的形状 >> 大清旅行指南之花会篇本次游艺纯属公益表演
导语:
花会是大家在春节、元宵等美好时节自发欢聚在一起,通过游戏类、竞技类、杂艺类活动来消遗娱乐的民间习俗。从小孩子最爱玩的踢毽子、跳绳到成人喜闻乐见的摔跤、赛马、射箭、拔河、放风筝都属于花会上常见的游艺项目。也许您最关心的是,花会在哪里可以看到呢?所有的表演活动是不是免费?相关的组织人员和经费来源是怎么解决的,是不是像今天-样收取摊位营业费呢?和现在庙会发展成集市、由管理者专门向各经营者和商铺收取费用的模式不同,花会的组织和参与完全是民间自发的,经费也有独特的解决渠道,所以不用担心站在一旁看个节目还向您索取观赏费用。
太平春市图本活动自娱自乐,敬请放心观看
人们在每年开春后纷纷到当地的寺庙进香祈福,祝愿家人健康平安。北京城乡甚至天津、河北附近的居民在祈福消灾之外,往往自发组织踏青、划船、放风筝等文娱和体育活动;而一些民间艺人也会前来捧场欢聚,除了将自己的爱好在佳节里展示出来自娱自乐,也希望借着表演的机会宣传推广某项活动,吸引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加人;既然山上山下锣鼓喧天,前来观看表演的群众已经人山人海了,一些商贩当然不能放过其中的商机,迅速在附近摆起了摊点,销售一些手工艺品。这样,香会就变成了花会,成了大家欢聚娱乐的活动。
太平春市图花会一般由特别爱好这些项目的人员组成的协会或俱乐部来举办,像中幡、舞狮、太平鼓、老秧歌等都各有严密的组织和会规。每次举办或参加花会活动之前,大伙都会推选出一名会长(俗称“把头”),全面负责。把头基本都是有钱人家担任,因为置办服装道具、提供伙食茶水,都是由他们来承担的。当然,市面上的商家、手工业作坊、运输业的业主作为股东,也会从财力方面给予赞助。至于各项具体工作,也会事先进行分工,财务监管、表演指挥、食宿安排、场地安排、寺庙供品的筹备,都有专人负责。因为花会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表演者一律不收取任何报酬,而观众也是不用买门票的。
背歌有典故,请您仔细瞧
您问:什么人愿意义务表演呢?其实除了各项活动的爱好者之外,也确实有不少虔诚的佛教信徒是出于感恩而参加演出的。比如,表演“背歌”的演员有许多是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小时候曾经患过各种疑难杂症,父母在佛前拈香许愿,祈求自己的孩子平安无事,灵验之后家长会遵照他们在佛前的许诺,每逢庙会都要参加花会表演,以示知恩图报。
于是,您在花会上就能看到一支牛皮大鼓和四钹四镲打头的表演队伍迎面走来。仔细看:嗬,不得了,一位健壮的青年肩膀上站着一个稚嫩的儿童,伴着鼓点动作协调地起舞;不可思议的是,小孩就像真的站在假山、亭子、花朵、战马这些道具之上,他们究竟是怎样稳稳当当站在大人肩膀上的呢?原来,两个人是由铁质的背架绑在一起的,为了使演出时场景更逼真,特意用各种道具掩饰起来,不是内行很难看出背架的存在。
而说到场景,仔细看这4对大人小孩的装扮,还真的是在演绎不同的故事呢:第一对表演的是“狐狸院”,你看,下面的大人是一身长衫儒中的白面书生打扮,背着一座假山凉亭,面小小的凉亭尖上站着美丽妖艳的狐狸仙子,正在痴情地看着书生做着美梦呢。再看第二对,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站在一只大公鸡的背上,他的下面是一位画着白脸的店家,哦,原来他们演绎的是“时迁偷鸡”的典故。第三对演的是断桥相会的情节:许仙手举把雨伞,雨伞的两端站着身素雅和一身青衣的两个小女孩,嗯,这应该就是白娘子和小青了。
陈世美剧照哇,第四对最了不起:这个大人的肩上居然扛着3位小演员!咱赶紧看看,这又讲的是什么典故呢?一位衣着朴素的悲伤女子站在一位看上去像是武功高强的侠客肩上,还一手领看一个小孩,像是遇到了什么天大的委屈需要哭诉鸣冤。嗯,还是没看懂。不过没关系,您可以放眼寻觅这路背歌的后面,必然有一位青年打着一面醒目的旗子,上面标明了演员们所表演的故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讲的是北宋年间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进京状告陈世美抛弃妻子甚至派手下韩琦杀妻灭子的故事,所幸韩琦是一名义士,因为可怜秦香莲母子的悲惨遭遇而选择放他们一条生路,自已却被逼自刎。这么看起来,这位大人扮演的自然是义土韩琦了。”
中幡最瞩目,开路请走先
花会表演的项目非常多,除了舞龙、舞狮、高跷、秧歌、腰鼓,还有刀、枪、剑、戟武术表演项目。那么,谁最有资格作为本次花会的招牌表演,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呢?恐怕没有敢和中幡表演勇争第一的吧。因为高大威武,中幡往往作为整个花会的“会旗”,起开路先锋的作用。幡起源于皇帝行军、打猎时打着王旗的旗杆,举旗的侍卫一开始是很庄严肃穆的,王旗所到之处,闲杂人等一律肃静回避。不过在中途休息期间,旗手有时会挥舞、要动大旗给皇上解闷,后来逐渐发展出套专门的表演技艺。
中幡的高度一般在9米左右,主干是一根竹竿,竿顶悬挂着标旗,正面绣有祝福语和吉祥图案,反面绣上表演团队的名称。考究的表演者还会在竿顶另加一层甚至几层由锦缎、响铃、流苏组成的“缨络宝盖”,舞起来不但五彩缤纷,还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更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目光。
“幡不离身,竿不落地”是表演的基本原则,高大的中幡在演员手中肩上、脑门、下巴、脊背上下飞舞、交替腾挪,惊险动作连连不断,可始终不掉落在地。通常头一手先来个“怀中抱”,然后用边的肩膀举三举、落三落,再把中幡放在头顶撒开双手,竹竿保持直立不倒。中幡表演有五十多个动作,各有形象霸气的名字: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称为霸王举鼎;单腿撑地、单手托竿叫金鸡独立:还有龙抬头、老虎振尾,封侯挂印、苏秦背剑、太公钓鱼、擎天一柱等花样。
光有一身力气是不够的,您要是想看演员的真功夫,倒是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