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的形状 >> 鬼谷子反应术知己知彼,方圆有度全
《反应第二》是《鬼谷子》的第二篇。“反应”是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是反复试探,应是回应。反应是指投石问路以观回应,然后再行对策之术。因此,反应之术则更具有针对性,内容阐述也更加具体。
反应是有意识地刺探对方情况的谋略。“听其言,观其行”是反应术的基本技巧,说话、办事要听话外之音,察不言之言。鬼谷子认为:反应可以静听,可以反诘,也可以以己推人。若想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通过某种言辞或行动,使对方开口讲话,先用语言试探,投石问路。然后从其言行中判断出他的真意;如有不清楚之处,再回过头来探求,反复求证,将对方引向自己的言说目的。
同时,鬼谷子还要求:运用反应术者,应全面、辩证、历史地看问题,并要善于把握讲话的技巧。在论辩、游说时,要“反之、复之”从而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以致更好的掌控局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大化:天地万物的造化。无形:“道也。”此指自然界和人世社会的基本规律。往:历史。来:未来之事。动静:代指世间的一切事件。虚实:代指世界上一切物质。事有反而得覆者:意指世上一切事理都可以反复推求。
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能与无形共生共存,是自然界物化的规律。大道无处不在,一以贯之。我们可用大道去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历史的经验教训,以面对、解决当前所遇到的情况。用大道也可以去推求未来。我们可以用大道去了解世界上这类、那类等一切事物,观察旁人,不仅可以洞察了解对方,而且可以知道自己为人处世的得失,观人而观己,认识自我。
如果人的言行举止、思想常常出现不合常理的反常现象,就能根据周围的情况以及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究,才能把握它。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在今天找不到比证的,都可以从历史中获取。大道一体,古今一致,任何事物都可以反复地比证考察,这就是圣人的本意,我们不可以不去仔细研究。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这里,鬼谷子以一个纵横家的视角,阐明了“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的方法论。
有一则寓言,说狮子、驴子和狐狸决定共同去打猎,它们收获很丰富。狮子要求驴子分配猎物,驴子把猎物平均分成三份,请狮子自己挑选一份。狮子恼怒了,它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于是,它突然扑过去把驴子吃掉了。这回,狮子又让狐狸来分配猎物。狐狸把所有的猎物放在一起,请狮子来拿,自己仅留下很少的一点点。狮子问狐狸,是谁教它这样分配的。狐狸回答:“是驴子的不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生命有涯而知无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体验所有的事物。直接经验是宝贵的,但却是有限的。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借助思维从间接经验中获得智慧。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自己获得智慧的路径之一。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多少总会有一些坎坷和波折。聪明人经历过波折坎坷之后,“吃一堑长一智”,总能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被狗咬过的人又被狗咬,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被狗咬过,再次看到狗的时候,第一种人采取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难免;第二种人看见狗来了,只是弯了弯腰,装出从地上拾块砖头的样子,狗马上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第一种人曾经付出过代价,但他没有从付出的代价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有益的东西。而第二种人则从第一次被狗咬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完善了自己,避免了再次被狗咬到。
曾经付出的代价,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珍惜它们,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二)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因:循,顺着。不合:前后矛盾。反:反问,反诘。应:应声。出:露出(真情)。象:形象。此指言辞中涉及的事物形象。比:并列,类比。此指同类事物。次:后,后边。此指言辞背后隐藏的意图。此句与下句,疑后人注文误入正文者。
就动静原理而论,别人在侃侃而谈,是处于动态的;我们静默听辞,是处于静态的。别人动我们静,别人说我们听,正是以静制动。根据别人说的话就可以了解他言辞中所包含的主张和心意。若发现了他言辞中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马上反问他,使对方的矛盾谬误出现,从而逼使他在应声回答中再度思量,露出真情。只要我们静观静听,就可以体味出他言辞中包容的事物形象,就可以了解他谈的事物中涉及的其他同类事物,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事物形象和同类事物去考察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谈话者的意图。象,这里是指言辞中事物的外在形貌。比,这里是指言语可以用打比喻作修辞,从而可以借助逻辑修辞等“无形”的技巧方法来阐明具体的事理。
鬼谷子教导我们,要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如果别人话里有话,要搞清楚隐含的意思。同时要抓住机会提问,从对方的回答中了解真情。
对一个聪明人来说,空话、大话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别人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要保持理智,绝不轻信。有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诘难,了解事情的真相。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则尽量做到简洁有力,最好带有生动的形象。
有一则寓言,说一只从潮湿的洼地里蹦出来的青蛙,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生,医术高明、见多识广,什么病都能治好!”野兽听了都非常高兴。只有一只狐狸疑惑地问到:“你连自己的跛足和皱皮都没有办法,怎么还说能给别人治病呢?”青蛙听后无言以对,气得呱呱直叫。
(三)
以无形求有声。若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无形:即上边所说的静,“……己默”。钓语:在交谈时引诱出对方的话头。罝:即捕兔子的网。多张其会而司之:会,指兽常出没的地方。司,即伺。道:此指我们发出的反诘辞。其不言……为之变:如果对方不接我们的话茬,不回答我们的反问时,就要改换办法。象:设象,我们做出某种表象。报:即应和。牧:即考察、察知。己反往,彼覆来:指我们设象,对方应和,这样反复多次。定基:此指掌握对方意向的主流。袭:重复。圣人……不疑:尹知章曰:“圣人诱愚则闭藏,以知其诚;诱智则拨动,以尽其情,咸得其实,故事皆不疑也。”(尹知章《鬼谷子注》)
我们就这样用静默去探求别人言辞中的隐含意图,就好像用饵钓鱼一样,用静默和反诘去钓别人的言辞,通过钓得的言辞去判断他的决策,以掌握对方真情。又像多张网等待猎兽那样,多设一些网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来让它们自投罗网。多用反诘语言去多方试探,一旦试探对了路,钓语与对方的心事相符,对方心底的真实感受和思想就会自然流露出来,这就是网人真情的网啊!应常用这样的钓人方法去掌握别人。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