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发布时间:2024/1/12 16:38:22   
廿四节气发现节气之美海报设计:节气工坊廿四节气

清明节气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4、5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逸周书汇校集注》曰:“清明之日,三月节也。谓之清明者,天气和煦,万物鲜润明洁也。”

春秋时《国语》记载,一年有八风,“清明风”属巽(xùn),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草木青青,天空明朗,万物勃勃生机之意。

名称由来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东南曰景风。清明时的东南风,温暖而清新,叫“清明风”,又叫“景风”。“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解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西汉时的《历书》也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就是清明节气的由来。

北宋·苏轼《雨竹图》

气清景明,万物生长

郎瑛《气候集解》云:“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时节,春风和煦,空气清新,万物生长,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处处都是一派明朗清秀的好景致。可谓是万物去故,盛春正浓。

清明节日

在中国传统六大节日中,只有清明节是以节气命名的。清明意为“清淡明智”,清明节是中国人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最早清明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演变成扫墓祭祀祖先的节日,与上巳节和寒食节也有一些关联。

传统的清明节起源大概是在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作为节日,到唐朝才开始。唐宋时,清明节有扫墓、踏青、赐新火等习俗。

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野外放青,所以清明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清明节气密不可分。目前清明节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祭祀、踏青、扫墓节日。

清明时节扫墓祭祀、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怀祖行孝等行为习俗,仍与我们息息相关。更有杜牧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及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古人对清明时节的艺术描绘。了解这些,便是在了解古人,从而更好了解我们自己。

南宋·朴庵《烟江欲雨图》清明物候

清明·三候

明代黄道周《月令明义》记载,清明节气的物候是: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踪影,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喜阳的小鸟渐渐多了起来,雨后的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

初候·桐始华

《逸周书汇校集注》曰:“桐始华者,即《小正》所谓拂桐芭也。桐有白桐、青桐、油桐,今始华者白桐也。”《吕氏春秋·季秋纪》高诱注中说:“桐,梧桐也。是月生叶,故曰‘始华’。”

初候,桐始华。桐,是指桐树;华,是“花”的通假字,在这里是“开花”的意思。每当清明节气前后,桐树会开出白色或紫色的花,提醒大家暮春已经到来。

南宋·陈清波《湖山春晓图》页二候·田鼠化为鴽

《逸周书汇校集注》曰:“田鼠者,鼸(xiàn)鼠也。鼸鼠也者,嗛(qiàn)鼠也,非食禾之田鼠也。食禾之田鼠为硕鼠,化为鴽之田鼠为鼢(fén),同名异实也。”《小正传》曰:“鴽,鹌也。”古人认为:鹌鹑属阳,鼠属阴。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月田鼠与鹌鹑互变,也见于《大戴礼记·夏小正》《吕氏春秋·季春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文献,这是古代的传闻,误解已久。实际情况是,清明时节,冬小麦已经拔节,田野中的鼠类被隐藏了起来,而色彩与鼠类相似的鹌鹑类小鸟多了起来,所以古人便以为田鼠变成鹌鹑了。

三候·虹始见

《逸周书汇校集注》曰:“虹也者,阴阳交媾(gòu)之象,其物青红二气相抱,一谓之螮蝀(dìdōng),或曰雄者谓之虹,雌者谓之蜺,其实一物。盖雄胜雌则阳盛而鲜明,雌胜雄则阴盛而微暗矣。”《小正传》曰:“‘见’,古同‘现,出现,显露’。古人认为:虹,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云影,则虹见。”

虹是阳光通过细小水滴发生的折射现象。怎样才会出现这种充满细小水滴的空气呢?当然是下雨。而“雨纷纷”的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早出现彩虹的节气。清明后,雨水越来越频繁,饱含水滴的空气越来越常见,彩虹出现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

海报设计:节气工坊

清明气候

盛春时节

“言万物去故而从新,莫不鲜明之谓也。”“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之名,便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气温攀升,天气清澈明朗,四野明净,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万物欣欣向荣,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盛春之景象。清明时节,正是鸟语花香、气清景明的盛春时节。

南雨北风

清明时节,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大多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雪初断,雨尚少。雨纷纷的清明,往往只属于江南。就全国而言,清明是春季气温升幅最快、日照增幅最大的节气,也是降水涨幅最小的节气。

“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巽代表风,古人对季风气候的感知是,盛行风的转变,从盛春到初夏,造就了万物春生,一切因风而齐。就全国平均而言,清明到谷雨时节,是一年之中风最大的时期。伴随着大风还会有沙尘袭来,4月的沙尘天气,往往占全年的1/3。

清明气温

在清明风的影响下,清明时节虽然阳光暖意更浓,风更爽朗,但因为水汽更加丰富,日照反而比春分时有所减少。盛春时节,气温往往涨跌急促,人们仿佛经常在几个季节之间穿越。“春时,晴霁即如夏,阴雨即如冬。”

南宋·李嵩《花篮图》清明农事农事繁忙

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日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所谓“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开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

北方的旱作、江南的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最佳时期。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

预防降温

人们常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在西北高原,牲畜受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防春旱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真正的春季。但此期间的天气,南方与北方好似两重天,北方干燥少雨,南方湿润多雨。4月的江南地区雨量充沛,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要适时做好春灌、防止春旱的准备工作。

植树

清明前后清爽温暖,农家开始植树造林,春耕大忙。这个节气,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因而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南宋·佚名《风雨归舟图》清明农谚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前,去种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二月清明你莫赶,三月清明你莫懒。

清明出现大头鲑,白带鱼跟在后面追。

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苞谷顶呱呱。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南宋·李唐(传)《雨余放牧图》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

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晴,斗笠蓑衣跟背行;

清明落,斗笠蓑衣挂屋角。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

清明晴,果果吃不赢。

清明晒干柳,撑死老黄狗。

清明谷雨风,冻死老家公。

清明到,吹麦哨。

清明螺,抵只鹅。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无雨少黄梅。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送百虫,一送影无踪。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民俗祭祖扫墓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

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如今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祭祖扫墓,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尊敬和怀念。

寒食节

寒食节也称作“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日,在清明节前一两日。寒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寒食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及饧等。

寒食节的来源最早是源于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此外寒食禁火吃冷食的习俗,还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蛋

清明吃鸡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一习俗在隋唐时期最为盛行。吃鸡蛋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了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之为“五彩蛋”,并将五彩蛋投入河里,顺水冲下,让下游的人争相捞取、剥皮而食,认为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团圆,在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

踏青

清明节又称作踏青节,踏青又称作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踏青习俗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描述,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由此可见,踏青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至今民间仍保持着清明踏青的风俗。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元·李衎《沐雨竹图》折柳赠别——祝颂平安

西汉、唐两代定都长安,长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官员商旅去关东各地及地方官员、外国使臣进入长安,都必须路经灞桥。

灞桥一带,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绿柳成荫,景色宜人,自汉以来,送行者皆至此桥,折柳与行人赠别,长此以往,人们潜移默化形成折柳赠别的习俗。或曰为祝颂平安,或曰“柳”与“留”字音相谐,取眷恋之情、殷勤挽留之义。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寓意亲友离别去他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亲友到新的地方,就像柳枝一样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可活。这是一种对亲友的美好祝福。

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是由来已久的风俗,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秋千由春秋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发明的,后来被引进中原,最早叫作“千秋”,汉武帝时改为秋千。元、明、清时,清明节甚至直接被称为“秋千节”。

明代官员刘若愚在《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清明则秋千节也。带杨枝于,坤宁宫后,及各宫皆安秋千一架。”可见当时古人对荡秋千的高涨热情。

元代·方从义《风雨归舟图》拔河

拔河兴起于春秋后期,盛行于军旅之中,后来流传到民间。拔河最早叫“牵钩”“钩强”,唐朝开始叫“拔河”。拔河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

现代一般的拔河方法是: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的直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在河界两侧各执绳索的一端,闻令后,用力拉绳,以将对方拉出河界为胜。据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便成为清明习俗了,并流传至今。

蹴鞠

蹴鞠本来特指一种古老的皮球,“蹴”是用脚踢,“鞠”指皮制的球。这项古老的运动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战国策》曾描述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举行蹴鞠活动,《史记》记载了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之一。

鞠的球面最初用皮革制成,球内塞满毛发,直到唐代才出现充气的球。在古代的清明活动中,蹴鞠和秋千常常结伴出现,唐宋时尤为盛行。

诗句“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生动体现古人对蹴鞠的痴迷程度。年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发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活动。

清·任伯年《春禽四屏》01放风筝

古人说“春之风自下而升上,纸鸢因之而起;夏之风横行空中,故树杪多风声;秋之风自上而下,木叶因之而陨。”

风筝起源于中国,相传木匠鼻祖鲁班发明的木鸢是风筝最早的原型。后来,制作鸢的材料由木头改为纸,称为“纸鸢”。再往后,人们又在纸鸢上绑上竹哨,当纸鸢飞起时,风吹哨的声音犹如筝鸣,“风筝”之名由此而来。

北宋时,放风筝已成为全民喜爱的活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风筝技艺专著《宣和风筝谱》,是由宋徽宗亲自主持编纂的。

清明踏青时,借着清明风放飞风筝,心境仿佛也跟着舒爽、宽广起来。古时候,清明放风筝还寓意着疾病和灾祸也会随之消散。待风筝飞得足够高时,人们就剪断风筝线,任它随风远去。

青团

清明时节,人们踏青归来,信手携回片片绿意,糅和在糯米团子中,便成了清明特有的节气美食——青团。青团是一种用草汁制成的传统小食,主要在江南一带盛行。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描述它的制作过程:“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艾草、雀麦草、浆麦草、鼠曲草……都可成为制作青团的原料。

草汁与糯米粉和在一起,揉捏成一个个小团子,中间包上豆沙、芝麻等馅料,底下垫一段芦叶,放入蒸笼蒸熟,再用毛刷在团子表面刷上一层熟菜油。

碧绿的青团闪着光泽,人们赋予它“翡翠团子”的美称,仿佛春天的精华都浓缩在这“翡翠美玉”之中。

清·任伯年《春禽四屏》02清明诗词

《宫词》

五代·花蕊夫人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日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节。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江城子》

唐·张泌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

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

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

黛眉轻,绿云高绾,

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

和笑道,莫多情。

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

每到花时,长是不宜春。

早是自家无气力,更被你,恶怜人。

清·任伯年《春禽四屏》03

《雨中花慢》

北宋·苏轼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

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

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

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

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

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好事近·和子直惜春》

南宋·葛立方

归日指清明,肯把话言轻食。

已是飞花时候,赖东风无力。

青帘沽酒送春归,莫惜万金掷。

屈指明年春事,有红梅消息。

清·任伯年《春禽四屏》04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

《二十四节气志》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舌尖上的节气》

《你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全鉴》

《二十四节气与淮南子》

《四时之词:宋词中的二十四节气》

《诗歌里的二十四节气》

《最美的二十四节气诗词》

《中国节气文化欣赏》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中国绘画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7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