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我眼中的狂人日记

发布时间:2023/5/2 21:44:42   

想必大家都读过《狂人日记》吧,没读过也听过它。《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年4月。该文首发于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大概小学时曾模模糊糊读过它,在小学的图书馆借来的,书那氧化泛黄的封面上还有着不知名的污渍,在那印着“鲁迅文集”四个大字下显得特别的刺眼。因为是文集而且是改良的小学生读物,所以我那时看到的并非是完整的《狂人日记》。再加上年少不知事,读得是一知半解,只记得讲的是封建礼教外敌入侵下主人公周围都是吃人的怪物,也是所谓的狂人。因为我小时候不听话时也听过我妈妈讲后山那吃人的老妖婆故事,不听话的孩子会被那老妖婆抓住吃掉先是耳朵,后是手指。这导致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去后院厨房旁边的竹林里摘野果子吃了。同样的是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主人公吃别人送的蒸鱼,上面是这样描述的:这鱼的眼睛,白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块,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兜肚连肠的吐出。但我那会没仔细读便把它和吃妹妹的情节混合在一起了,这些年来一直以为那白且硬的鱼眼是妹妹的眼睛。他们一家子心怀鬼胎地在吃不听话的妹妹。

小时候的读物大多是天真浪漫的童话故事,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题材的文章让我记忆深刻。但小时候没能真正理解到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的真正深意,大多是因为猎奇记忆罢了。

再一次读是在初中,当时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读了数十篇,也有很多是出现在语文课本上,当时从小学读到高中,几乎每一本语文课本上都有一两篇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或作为必修课或选读课文。这么一下来也了解到鲁迅先生相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创作经历和思想写作风格,再一次读《狂人日记时》便知道了鲁迅先生深刻地揭示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体现了鲁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是一篇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宣言”。

但这理解层面只限于教科书上的理解,应付考试用的。尽管读了很多鲁迅先生相关的作品,但总是琢磨不透隐藏在锋利文字背后深奥难懂的哲理,随着年龄的成长渐渐掀开那一层层面纱的时候,我们会由衷感慨鲁迅先生文笔的精妙和用意深远。

暑假时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觉醒年代》,看到鲁迅第一次出场时是《药》这篇文章的展现。鲁迅先生一人坐在茶楼外边喝茶看字报,前一段是钱玄同对陈独秀说:这人性格古怪,最近还有点消沉,不愿见人。转场便是一队士兵拉着一个犯人在街上行刑,看客纷纷围上来,有一个看客像喝醉酒一样身体都站不直地对年轻犯人说道:兄弟,别怕,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似乎有一人起哄周围看客们纷纷也跟着起哄。这些看客在前一分钟还在惋惜年纪轻轻。屏幕外的我看得说不出话来,外敌入侵看客们依旧麻木不仁看热闹似得看着国人受难。最让人觉得压抑的是跑来两对老夫妇拿着铜钱向军官买那沾血的馒头。接着镜头一转出现先生的背面,一动不动看着有一些压抑。钱玄同说鲁迅最近还有点消沉,不愿见人。历史上是鲁迅从日本回国后,连接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度失望而沉默。也是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焦虑的时候。

接着电视上同样出现鲁迅创作《狂人日记》前因后果。鲁迅坐在书桌上说了一句非常代表的话:人疯了,天也疯了。后面这句也出现在文章中。接着这个狂人就出现了,精神错乱的鲁迅表弟意向有一批人要谋害他。鲁迅弟弟周作人在写鲁迅回忆录《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时中一篇《狂人是谁》中写道:但模型却也实有其人,不过并不是“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这人乃是鲁迅的表兄弟,我们姑且称他为刘四,向西北游幕。忽然说同事要谋害他,逃到北京来躲避,可是没有用。鲁迅留他住在会馆,清晨就来敲门,问他为什么这样早,答说今天要去杀了,怎么不早起来,声音十分凄惨。中前带他去看医生,车上看见背枪站岗的巡警,突然出惊,面无人色。据说他那眼神非常可怕,充满恐怖,阴森森的显出狂人的特色,就是常人临时也所没有的。

非常推荐大家去看《觉醒年代》特别是这一段的描述,你会为之赞叹也能感受出鲁迅先生的愤怒以及决定以笔为戎。当精神医院时,鲁迅面带愤怒眼光如炬地扶正了被撞倒的桌子,以拿手术刀的姿势握着钢笔手插着腰倚在桌子上思考。想着该若何拯救铁屋子里沉睡的国人。大拇指摸索着那笔帽,不经意间低头看看手中的钢笔,便看到了桌子边下的雕花,那是关公的大刀。然后镜头慢慢往前推,给了大刀特色暗示着鲁迅已经想到医治国民的药方。以笔为戎,在思想上,从国民劣根性上拯救沉睡的病人。于是经过一晚的奋笔疾书,出道便巅峰的《狂人日记》出来了。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文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现出极其成熟的特色,让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是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真挚的国家情怀。

鲁迅先生文章博大精深,需细细品读,才能悟出其中深刻的内涵。《狂人日记》远用了日记和精神病人内心的独白把他所想的表达的淋漓尽致,它主要描写一个迫害狂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融合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狂人日记》开头是以文言文描述的,鲁迅当时是提倡白话文远动的,为什么会使用文言文呢,一是揭示狂人是生活在封建礼教的社会之中,是当时社会背景原因。二是上面写道这位良友病早已好了,并去某地当官去了,其实我认为是狂人被同化了。因为下文写道狂人在吃人的人中是生病,是异类疯子般的存在。

狂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一块。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写出狂人的发病,在这月亮他并非是物体存在,而是某种精神的寄托,照亮了狂人昏昏暗暗的三十多年,使他人性苏醒。狂人三十多年的生活都是麻木昏聩的,而终于觉醒到害怕。百家姓中赵姓在第一位,鲁迅用赵家的狗暗示着当权者。当所有人都安于旧秩序时,狂人的觉醒自然会引起注意,所以狂人会害怕被视为异类,害怕遭到当权者走狗迫害的恐惧。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七八个人以及一伙小孩子议论我,想迫害我。以及最后一句,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狂人明白赵贵翁害自己的原因,是由于狂人对封建礼教的否定,所以作为当权者必须对反抗者给予最严厉的迫害。而七八个人则是当权者走狗,也是狂人周围的人。当权者用传统的封建礼教繁琐而等级的纲常伦理将社会织进一张宗法关系大网中,任何人不得雷池。生活在这样环境中小孩自然也从中耳濡目染,只会是非不分,自动维护传统礼教。狂人从头冷到脚跟是面对世人冷眼的痛苦和绝望的心理表现。

第三篇日记是狂人的思考,想不明白为什么被害者,被迫者反而来帮着压迫者去压迫清醒的反抗者,拯救者。这是最让人觉得悲哀的,也体现了周围奴性十足,大家都成为了真正的奴才了。此段狂人想起大哥教他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这处涉及了徐锡麟事件和师爷文章的翻身为云覆手为雨,没有是非。

其中有一段话非常经典: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面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抨击了封建礼教,三纲五常。讽刺满口“仁义道德”的历史的虚伪。

第四篇日记是狂人的发现。狂人哥哥找大夫给狂人看病,实则是礼教迫害人的下三滥勾当。狂人痛苦意识到自己的亲人是吃人的人,周围人都认为维护礼教是正确的,反抗礼教要遭到迫害。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在国民中。

第五篇日记是对历史的吃人的考究。用医生祖师李时珍在书上写道人肉可以煎吃,以及大哥讲书说过“易子而食”等等。将对人的压迫具像成为历史上种种直接吃人的事件,人相食,野蛮可鄙,但无丝毫反省,描写哥哥讲道理时心理活动揭示了吃人者野蛮肮脏的内心世界。

第六篇日记是狂人的处境;黑漆漆的,不知是日还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写出了封建主义的走狗们唯恐主人失势,拼命维护传统的凶狠狡猾的嘴脸。对反抗者的残暴,对当权者的唯唯诺诺,对自己的暴行找借口狡辩。

第七篇是狂人的呐喊,写出压迫者不但对被迫者肉体上的侵害,更是在精神上压迫反抗者。这种由外到内的压迫使有人性的狂人不寒而栗。但他也觉得麻木堕落的亲人需要拯救。

第八篇日记是狂人的梦境,年轻人完全被传统洗脑,被毒害,社会没有希望。不仅使狂人发出拷问“从来如此,便对吗”。大家都知道是不正确的,但是没有苏醒的人已走不出那个突破口。

第九篇日记是吃人的人的想法,在这个吃人的社会,每个人都无法自保,人人自危,没有幸福。但没有人有勇气去打破,去改变。

第十章日记是狂人的疗救,他决定去说服大哥,从其中历害关系违反道德,没人性,人人自危时,大哥被说破隐情时便直接满脸青色。可见已经是无药可救了,听不得劝了。

第十一篇日记是母亲也是吃人的人。狂人想起妹妹被吃掉时,母亲表面哭个不住,其实也参与了其中。揭露了在封建礼教中本是疼爱儿女的母性也被覆盖了。这个人吃人的世界是疯狂的。

第十二是狂人也是吃人的人,狂人前三十多年一直处于传统社会,身陷其中,难逃其境。想起自己也曾在不经意间吃了妹子的几片肉,自己竟也是吃人的人。吃人的人去劝吃人的人放弃吃人未免也太可笑了。突出在传统社会中的人都受其侵害。

第十三篇日记是呼喊救救孩子,成年人都成为了古代礼教的看客和帮凶,愚昧麻木,不知觉醒,帮助古代礼教吃人,只有孩子是单纯的,纯洁的,中国富强的希望只有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要救救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3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