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因纽特人靠生肉度日,几乎不吃蔬菜水果为

发布时间:2024/1/12 16:38:19   
#三分钟讲科普#

你对因纽特人,或者说爱斯基摩人有怎样的印象?吃生肉、住冰屋,还是令人大跌眼镜的“租妻”和“以妻待客”传统?

这些长期生活在零下50℃极寒地区的黄种人,真正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想象中一样吗?他们就快要消失了吗?

从北亚的楚科奇半岛,到北美大陆的育空地区,再到更北端的格陵兰岛,因纽特人分布的范围看似很广,然而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是这颗星球上最为苦寒的地方,。

也因此时至今日,当其他族群的人口数以亿计,因纽特人的总人口连20万都不到。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因纽特人的生活时时透着一个词——因地制宜。

特殊的捕鱼方法

在北美大陆,沿着马更些河往北,尽管沿途的风光迷人,但天气也会越发的寒冷。尤其是从每年的秋天开始,除了因纽特人偶尔会来到河边捕鱼,就再也看不到其他人类活动的迹象了。

鱼属于因纽特人的主食之一。传统上,因纽特人的捕鱼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每年春天开始,随着冰雪的渐渐消融,因纽特人就开始积攒编织渔网的材料。

捕获的海豹,剥下来的皮是材料之一。白鲸的胡须,一根根的收集起来,同样也是。等到夏天天气短暂变暖,他们还会收集柳树皮。就这样,材料一点点由少变多。

冬天大雪漫天的季节,女人们便开始用收集来的材料编织渔网。虽然这些材料都很粗劣,不像其他地方渔网材料那般精细,可是在这寒冷的北国,海豹皮编织成的渔网,能给因纽特人带来最大的收获。

夏天开始,马更些河沿岸的因纽特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在浅水区域,男人们通常把渔网一次性下到水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圈,每次将网拖上来,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如果是划着皮艇到更深的水域,因纽特人还会采取刺网的方法捕捞。总之,每出门一次都不会空手而归。

除了渔网,因纽特人还会在河道的下游设立篱笆栅栏,在围拢起来的区域内,再放置一个鱼篓,口子设置成外大里小的漏斗形状。

鱼可以顺利游进篓子里,但是再想出来可就不行了。靠着这种办法,他们一天的收获量也会很大。

但随着天气转冷,河面结冰后,撒网和下篓的方法都会失效。这时候,因纽特人就会凿冰下刺网。

网下到水里,上面会很快再结冰。每隔一两天,因纽特人会把冰凿开取出网,上面通常都会挂着不少鱼。

还有一种捕鱼方法是垂钓,因纽特人的垂钓工具也是别具特色。海豹皮搓成的鱼线,海象牙做成的鱼钩,鱼竿则是粗重的木头。鱼饵,则是猎人捕获的各种肉类。用垂钓的方式,因纽特人偶尔也会有所收获。

如果是在马更些河的入海口,靠近更北端的区域,这里的因纽特人还会在海上捕捞。而不管是河鱼还是海鱼,因纽特人的食用方法都是生吃。

硬如石头的生肉都能下咽

在加拿大的北部地区,沿海一带散布着少量因纽特人的村落。生肉就是当地人主要的食物,甚至连任何的加工都没有。

关于这一点,因纽特人的另一个名字爱斯基摩人,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据说,这个名称最初是印第安人叫起来的,意思是说他们就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于是这一名字的背后,也就有了贬义。

此后他们自称因纽特人,就是为了跟另一个名字区分开来。而因纽特人的意思,则是土地的主人。

这一说法流传甚广,不过就外界的观察来看,因纽特人从来不遮掩自己吃生肉的习俗。相反,他们觉得外来人不能跟自己同享美食,反倒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不过这种遗憾,哪怕是对经常吃鱼生的日本人,乃至经常吃半熟肉的欧美人来说,都无福消受。

曾经有外地人到因纽特人的家里做客,正好赶上村里捕获了白鲸,晚上的食物就是它。客人们来之前,也听说过因纽特人吃生肉的习俗,想象中会跟吃鱼生一样放点佐料。

然而到了主人的家里后,却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因纽特人最为传统的吃饭方式,连碗都不用准备,每人一把呜噜刀,一种扇形的特殊刀具,就是他们的餐具。

当天傍晚吃饭的时候,女主人娴熟的割下一块白鲸肉,先递到了客人面前。面对这种真要吃生肉的架势,客人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示意主人将肉再切的小一点。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客人随后将肉塞进了嘴里。本以为鱼肉嚼起来会很软,没想到这白鲸的肉硬的却像石头一样。再加上生肉的腥味,客人差点把隔夜饭都吐了出来。

反观因纽特人,从大人到孩子,都能轻松吃生肉。客人随后在参观村子的时候,发现男人们正在宰杀一头白鲸。他们不但能舔吃刀上的血,尚有余温的生肉带着强烈的腥气,他们也能轻松吃的下。

特殊的营养来源

一万年以前,因纽特人就在极地生活了。这白茫茫一片的地区,除了水中的鱼类,就是陆地上少量的驯鹿等动物了。

极端的环境下要想活命,可又没有办法生火,那就只能生吃。久而久之经过不断的演化,这一族群就习惯了吃生肉的方式。

哪怕到了现代社会,因纽特人也开始跟其他地区的人接触,现代的各类食品也进入了极地。但对因纽特人来说,似乎还是他们的传统食物更好吃。鱼类、驯鹿、海豹,是因纽特人最常吃的传统食物。

在极寒地区,由于没有蔬菜瓜果,人体就没办法补充维生素。而长期不补充维生素的人,会影响健康。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出海,由于食物保存技术有限,船员几个月都无法吃到蔬菜,所以坏血病就很普遍。而因纽特人靠着吃生肉的方式,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风险。

肉类食物中也含有维生素,但如果煮熟了食用,维生素都会流失,生吃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生肉的消化相比于熟食也更慢,这样在寒冷的天气里,因纽特人就能更多时间的保存身体的热量。

尤其是男人外出狩猎,吃大量的生肉,则可以帮助他们长时间维持体能。在加拿大的北部,有些猎人一边捕猎,所获的猎物很多时候都不用拿回家,在野外就能直接吃掉。

当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因纽特人除了吃肉,也会吃其他诸如面包、烤肠等食物。如果是这些食物,他们通常也会做成熟食来食用。

但只要是传统的鱼肉或者驯鹿肉,他们都是生吃。如果捕获的猎物吃不完,因纽特人也会用特殊的办法存放。

第一种办法是熏制,这可以让肉更长时间的保存。再有一种办法便是直接将肉埋到地下。冻土能让肉不会腐烂,等到天转暖融化开,肉又经过了充分的发酵。

这种肉来年再挖出来,看起来跟腐肉一样。外人不要说吃,光是闻到那股味道都会作呕。而因纽特人却把这种传统的食物当作珍馐。

就吃生肉来看,这也是因纽特人长期以来的环境使然。同样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还有因纽特人传统的房屋和服饰。

冰屋和兽皮

据说因纽特人之所以生活在极北地区,是因为当年在迁往北美大陆后,与印第安人爆发了战争。

由于力量不敌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由此退往了更北部的地区。适值严冬,印第安人放弃了追赶,认为他们肯定会被冻死在荒原上。然而谁能想到,因纽特人却在这极寒之地活的很好。

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冰块不会融化,早期的因纽特人学会了用冰来盖房子。凿出来的冰块垒成房子,严寒会让其冻成一个整体。

捕获的海豹剥皮,将皮盖在冰屋的外层,整个冰做成的屋子就密不透风了。

至于衣服,早期因纽特人也是就地取材,从驯鹿到北极熊,从狐狸再到海豹,这些动物的皮毛,都是他们极好的御寒衣物。

可以说,在极端的气候环境里,因纽特人没有向自然屈服。他们适应了北极地区的环境,并且又因地制宜,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到了近现代,随着全球的进一步融合交流,哪怕是生活在极寒地带的因纽特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跟现代世界接轨了。

电动船、木屋、朝九晚五

在加拿大的马更些河上,现在捕鱼的因纽特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用皮划艇,而是用上了电动船。

至于传统的冰屋,也不再是他们的房子。比如在格陵兰岛,大量的因纽特人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而房子也都变成了木制的楼房。

这些木制的房子通常会盖两层,因纽特人还会根据传统的习俗,将房屋的外墙涂成黄、红、蓝、白的颜色。黄象征大地,蓝白象征天空和冰雪,红色则象征太阳。这些颜色各异别具一格的房子,在冰雪的辉映下,宛如童话世界一般。

除了定居之外,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也不再过着传统的狩猎生活。绝大多数人放弃了过去的捕猎生活,开始从事固定的渔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每天工作8小时,按月领取工资。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因纽特人的生活亦在被一点点改变。

结语:因纽特人会消失吗

按照联合国今年3月的调查报告,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面临着很多问题。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所以从国籍上说,因纽特人属丹麦国籍。

联合国的调查发现,一些丹麦的保健服务提供者,在因纽特女性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她们的体内植入了节育器。其中有一些,甚至还是12岁的孩子。

除此之外,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亦不再信仰自己的原始宗教,而是逐步改信了路德新教。

如果这样的趋势不做改变的话,未来因纽特人的文化可能会消失,就连这个种族自身,都可能会消失在茫茫的雪原里。

所以说,千百年来因纽特人在极地世界没有被冻死,反倒是在步入所谓的文明世界后,有关他们种族的一切印记却在退化消失,这还真是绝妙的讽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7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