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这个童书界最爱的主题,如今很罕见地有了纪

发布时间:2022/5/31 18:51:16   

写在前面:

现在孩子离农业和粮食特别遥远,孩子对食物的认识仅限于菜市场和超市。这部纪录片会让孩子对“食物是怎么来的”“科技是如何改变农业的”等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周二

视野??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8分钟

??????

童书经典主题:农场

童书里有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那就是农场。农场里有动植物,还有机械,这是人和大自然交互的一个最好场景。比如下面这些绘本,直接以“农场”来吸引孩子。

除了绘本,还有好些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景就是发生在农场,比如《夏洛的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电影《龙猫》《大坏狐狸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农场。对了还有《不一样的卡梅拉》。

农场是一个欧美的舶来名词,在我们的语境中,农村多于农场(我承认在这里是偷换了概念)。我们有非常多农村的故事,比如《稻草人》《草房子》《青铜葵花》,绘本《公鸡的唾沫》《溪边的孩子》《桃花源的故事》《和风一起散步》;科普绘本《二十四节气》《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等等。

今天介绍的纪录片《中国粮的奇迹》(共4集),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我们的农场、农村、农业里所有的活力、快乐。目前豆瓣没有评分,是一部被名字耽搁了的纪录片。

配音演员是李立宏,他的声音我们非常熟悉,为《舌尖上的中国》配过音。

食物从哪里来?

孩子认识自然,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方式,那就是通过食物,比如有这么一套绘本叫做《大自然中的美食(全5册)》,还有《食物从哪里来?》《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盛口满的手绘自然图鉴系列》《小种子》《一粒种子的旅行》。

今天推荐的纪录片里,有一集专讲餐桌上的食物,会讲到粮食、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也会讲到肉蛋奶是怎样从牧场走到餐桌上。

比如,讲到了粮食,会给孩子们讲到种子,种子相当于粮食的芯片。我们国家有一个单位——国家作物种质库的设立,就是为了守护这些珍贵的种子。

种质库的作用有多大呢?神米就是从种质库那里找回来的。

被傣族人称为神米的毫秕,是一种巨型水稻,最高能有2.8米,一公斤近千元。但是之前因为产量不高,于是随着高矮秆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毫秕的人越来越少,四十年前基本绝迹。就在十二年前,王加勇从北京——国家作物种质库——找回了它们。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关键性战略资源,谁占有的种质资源越丰富,谁的基因开发潜力就越大。”过去30多年,已经有43.5万份种子在种质库安家,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种子能保存多长时间?应该如何保存?纪录片里都有答案。

粮食的品种是如何改良的呢?纪录片里提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海南的南繁基地,温度常年不低于20度,被育种专家们叫做天然温室。南繁的气候条件,帮育种专家的试验开启了加速键,让种子繁育的周期更短。新中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70%以上都曾在这里培育,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在这里培育出来的。

关于蔬菜,纪录片里告诉孩子们,蔬菜除了可以从土里种出来,还可以无土种植;

除了可以在地球上种蔬菜,还可以在太空种蔬菜。

纪录片里介绍了牛奶、猪肉、鸡蛋、禽、鱼等等,除了传统的方式之外,在现代农业中是从牧场走向餐桌的,比如智能养鸡,养猪,5G放牛。

食物中的文化传统

食物食物中也包含着亲情的传递,也是孩子们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比如国内有《香香甜甜腊八粥》《山楂村和狗獾村》《桃花鱼婆婆》《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国外有《南瓜汤》《甜点真好吃》《环游世界做苹果派》。

这次的纪录片中有入冬的标志——“腊味”的制作。

还给孩子们讲到了为什么除夕这一天,中国人尤其爱吃鱼。(仅仅这一天,中国人至少要吃掉4亿条鱼。)“鱼”在过年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过节过生日,中国人的传统是吃什么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我们的传统农业中,隐藏着古老的智慧。

对自然之道的遵循

对生态链的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自古以来对自然之道的遵循。

生态链也是童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比如《谁吃谁》《大个子叔叔的野兽岛》《动物们都饿了》《藏起来的食物链》《谁能吃掉谁(共4册)》。

在今天推荐的纪录片中,有很多对生态链利用的典型案例。

比如已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养鱼不用买饲料,可以节省80%的养殖成本。

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桑叶可以养蚕。蚕拉下的粑粑可以当作鱼饲料,营养丰富还能消毒杀菌;鱼拉下的粑粑可以当作桑树的肥料。桑、蚕、鱼形成生态闭环。

类似的还有稻田养鱼,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还可以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农业继承这些传统智慧,还搭上了现代技术的快车。经过70年的发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这些大型机械不断出现纪录片中,男孩们的眼睛都看直了。

满足男孩对大型机械的所有想象

男孩子的童年里,一定有一部关于大型机械的绘本,比如《建筑工地真热闹》《揭秘建筑工地》《好忙好忙的大工地》《地铁开工了》。

相对于工厂,农场里的大型机械受到使用场景的影响,集中不到一起,限制了童书的发挥。

如下图,在农场,整体作业,机型相同,童书的版面有限,农场题材就不太适合了。纪录片不断切换场景的优势这时就发挥出来了。

今天推荐的这部纪录片里,农业所用的大型机械比比皆是。

看下图,滚滚而来的无人驾驶播种机,在田野间完成高精度作业。

自动育苗机,还有摘棉花机。

高标准农田里的灌溉系统。

种植大棚是自动化的集大成者,从播种、生长,到收获,如工厂流水线一般井然有序。

无人机喷洒农药。

这些大型机械背后是人的力量。这部纪录片非常珍贵的地方在于,讲述了很多个人的故事。这些或伟大或普通的人,他们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知识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当孩子们学习压力大,天天刷题的时候,脑子里极可能冒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习有什么用?”孩子们需要借助一些传记来给自己打打鸡血,比如读小库的名人传记绘本,还有启发童书馆的人物传记。

在这部纪录片里,孩子们可以看到科学家是如何用知识来改变世界,比如袁隆平怎样让全国亿吃饱饭的,育种专家是如何改良粮食品种、科学家怎样改造盐碱地。

还有更多的普通人是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比如回乡创业的王航弟,参加技术培训,学习种枸杞,5年下来,手握50亩枸杞基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26岁的魏涛,通过竞聘上岗,成为了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些年带领农民实现高产丰收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赚更多的钱。

拥有着一家植物工厂,并畅想着在矿坑上方建设智能温室的郭磊。

最后,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往往是从离自己最近的、最熟悉的事物开始的,比如说他们自己所吃的食物,通过食物可以认识自然。《中国粮的奇迹》不仅可以带孩子认识自然,更是带孩子认识中国。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看这部满满知识、满满自豪感的纪录片。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