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生活环境 >> 民间故事货郎在寡妇家吃饭,见她吃鱼不吐刺
民间故事:货郎在寡妇家吃饭,见她吃鱼不吐刺,他摔坏拨浪鼓逃生
在明朝永乐年间,一个小乡村住着张正和他的家人,母亲崔氏,父亲是货郎,经常在外辛勤劳作,为家里带来尚可的收入,以供张正在村里的私塾学习。
当张正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摔断了腿,导致行动不便。在这个关键时刻,张正毫不犹豫地表示:“爹,娘,孩儿虽然知道自己不太适合读书,但如今父亲腿受伤,孩儿已经长大了,应该挑起家中的责任。我愿意像父亲一样做货郎。”
张正的父母深感儿子的孝顺和懂事,非常欣慰。尽管张正虽然曾经跟随父亲走过货郎的路,但毕竟缺乏经验。父母决定让他在附近磨练一段时间,等熟悉了再去外地,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当张正十七岁时,他已经在外地做货郎有半年之久。由于他性格豪爽、心地善良,货真价实,受到了大家的信任。这半年下来,他挣了10两银子,正好趁着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准备返乡。
在回家的路上,当天天色渐暗,张正走到了距离家还有两百里的一个县城附近。他看到前方有一座山神庙,心生一计,打算进去歇脚一晚,第二天再进城。这样一来,既能休息,又能在路上挣些钱。
当他刚走到庙门口,就听到庙内传来动静。他猜想可能有其他赶路的人也在这里歇脚,于是快步走进庙中。然而,他却看到一个男子躺在地上,面容痛苦。
张正走近一看,只见男子额头上冒着豆粒似的汗珠,脸色蜡黄。男子哀求道:“兄弟,我烧得厉害,头晕得动弹不得,可否给点水喝呢?”
张正连忙递给男子自己的水壶,又摸了摸他的额头。男子喝了水后,向张正表示感谢。张正关切地询问:“兄弟,看你脸色不太对劲,烧得这么厉害,我觉得还是送你去城里看看比较好。”
男子叹了口气说:“没关系,我近日偶然感染了风寒,只需好好休息一晚上应该就能好。我是刘凡,兄台贵姓?”
张正自报家门后,发现刘凡并没有随身携带什么物品,他推测刘凡可能还没吃饭,于是拿出自己的干粮,与刘凡一同分享。他好奇地问刘凡,既然身体不适,为何还要赶路并在此借宿?
刘凡解释说:“唉,我本是个皮货商贩,贩卖动物皮毛的。我和脚夫一起去隔壁县城卖完货后,他先回去了,我则留在城里看看行情,准备下一批货。看好了行情后,我带着银两独自往家赶,没想到遇到了山匪,他们拿走了我的银两,幸好没有要我性命。我为了维持生计,沿街乞讨,还偶然感染了风寒。
我穿过前面的县城,再往南走一百五十里就能回到家了。走到这里时,身体无力,于是就在这庙中歇息一晚上,准备第二天再赶路回家。”
张正得知刘凡也是同乡,心生一股同情之情。他建议刘凡好好休息,第二天一起赶路。刘凡表示感激,称自己疲惫了,打算先睡一会儿。张正觉得天气寒冷,为刘凡找了些干草垫底,并把自己的薄被给了刘凡盖上。然后,他自己点了火取暖。
在火光的映照下,张正注意到庙内的情况。香案上供奉着一尊山神,是个白胡老翁,慈祥的模样。然而,山神的形象有些破旧,脖子上有裂痕,左手臂和右腿也断了,横在香案上。
张正叹了口气,想到自己曾在人家家中、破旧的屋舍里借宿过,但像这样破败的山神庙还是头一次见。他从担子里拿出一瓶粘合剂,这是一种用于修复漏雨、瓦罐水缸裂痕的常见物品。他用粘合剂将山神修整好,然后拿出一些干粮和水果供奉上。
站起身来,张正磕了几个头说:“山神,山神,今晚借宿贵地,多有打扰,还请见谅。”
张正准备躺下休息时,却听到刘凡发出痛苦的声音,呼吸急促。他走过去一看,发现刘凡的病情恶化,而且神志不清,无法唤醒。
张正心情沉重,刘凡的病情越发恶化,如果不尽快治疗,恐怕他就会在庙里离世。张正急忙背起刘凡,匆匆忙忙地朝城中的医馆走去。然而,他找了好几家医馆,却都关着大门,让张正焦急不已,汗水涔涔而下。
幸好,刘凡的命运似乎尚未到尽头,因为遇到了一个夜里出诊的医者。医者一看,叹了口气:“他的病情已经拖延得太久,只能稍微缓解,很难彻底治好。恐怕他的寿命已经所剩无多了。”
张正顾不得多想,救人要紧。他掏出两两银子,购得药物,然后背着刘凡住进了一家客栈。在煎药、照顾刘凡的过程中,他全身心投入,尽心尽力。
第二天,刘凡虽然有了一些好转,但仍然无法行走。张正去请医者再次诊治,可医者也无能为力。张正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于是决定出城做生意,以谋取一些收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凡的康复进展缓慢。张正为了支付医药费,典当了自己的货郎担,一直陪伴在刘凡身边,不离不弃。
连续七八天,刘凡仍然无法下地行走。张正寻遍了城中的医馆,仍然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他身上的银子也所剩无几。一天晚上,张正告别刘凡,决定再次走上货郎之路,希望能够挣到一些钱。
第二天一早,张正刚准备出门,却发现刘凡的精神状态好了一些。张正以为刘凡已经康复,刘凡却说:“张兄,看来我的时日不多了。我想将我的后事托付给你,可以吗?”
张正知道刘凡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只能无奈地点头答应。刘凡强打精神说:“张兄,第一,我死后请你将我送回老家安葬。我家在上派镇,你一打听就知道。
第二,我担心家里会有贼人,所以只给娘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留了一个月的银两度日。
我曾经积攒下来的八百两银子,埋在院子里的枣树下,我本想再做两趟生意,凑够一千两,回农村老家置办田产。但现在,我父母早逝,娘子和女儿无助,只能托付给你了。请你挖出银两,一半归你,剩下的给娘子照顾孩子,我真的无法再为他们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了。”
说到这里,刘凡已经力不从心,闭上了眼睛,留下了微弱的气息。张正心情沉痛,拿出身上的钱典当了货郎担,将刘凡运回家中。
刘凡的妻子在得知消息后泣不成声,但张正始终陪伴在她们身边,帮助操办刘凡的后事。办理完毕,张正告别崔氏,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自己的家中。
几天后,崔氏找到了张正,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她说:“多谢公子相助,照顾我相公,让我相公返乡,还让我们母女能见上最后一面。为了感谢你,我已经准备了酒菜,请你务必留下吃顿饭,也好让我们母女表达谢意。”
张正虽然心情沉重,但也不好拒绝。他同意留下用晚饭,打算第二天再回家。当他来到刘凡的家,看到崔氏身着艳丽的衣裳,容颜妖娆,心中却有些不安。他试图离开,但崔氏紧紧拉住他,斟满酒杯,笑盈盈地说:“公子,请务必品尝我为您做的饭菜。”
张正心生疑虑,他不敢喝酒,也不敢动筷。崔氏突然泪眼婆娑地说:“公子,难道您嫌弃我做的饭菜吗?怕我下毒害你?放心,我会陪你一起吃。”
崔氏夹起一条糖醋鱼的鱼尾,放入口中,顷刻间吞了下去。张正惊愕地看着,因为他知道,这样吃鱼不可能不吐刺,不吐骨头。
心中一动,张正突然想起身上携带的拨浪鼓,这是父亲留下的,曾说其中有一道符咒,可以驱妖防身。他从腰间取出拨浪鼓,毫不犹豫地摔在地上。一道耀眼的符咒飘出,落在崔氏身上,她顿时如遭雷击,痛苦地倒在地上,呼救之声不绝于耳。
张正本想匆匆离开,却又担心自己弄错,误伤了崔氏。如果那样,刘凡家中就只剩下不满周岁的女孩子。他陷入矛盾,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匆忙地将飘在空中的符咒拿在手中,放进了口袋。崔氏扭动着身躯,突然一缕白烟从她身上飘出来,她晕倒在地,而那白烟聚拢在一起,变成了一只狐狸。
狐狸露出凶相,张牙舞爪,直奔向张正。此时,张正空手站着,连忙拿起一把椅子和狐狸交战。经过几招,狐狸的尾巴扫飞了张正手中的椅子,利爪直奔张正的喉咙。
张正悲叹道:“我好心救人,送他回乡,帮他办理后事,没想到竟然会命悬一线。”
想到这里,张正闭上眼睛准备迎接死亡。突然,屋里一道亮光闪现,随着扑通一声,张正发现自己居然安然无恙。睁开眼睛一看,屋里多了一位白胡子老者,手拿拐杖。
狐狸躺在地上,张正刚想感谢老者,狐狸爬了起来,怒道:“山神,老家伙,竟然破坏了我的好事。那日没能将你杀掉,真是可惜。”
老者说:“狐妖,有我在,你别想害人。”两人陷入激烈的战斗,没想到狐妖法力深厚,不久后老者已经有些气喘吁吁,无法招架。张正作为一位普通凡人,感到无能为力。
突然老者喊道:“张正,把你的符咒拿出来,抛向空中!”张正顿时反应过来,但又担心符咒会伤到躺在地上的崔氏。老者挨了一抓,鲜血淋漓,老者急声说:“不要犹豫,符咒对妖物有效,对人无害,崔氏只是晕倒。”
张正迅速拿出符咒,抛向空中。老者手中的拐杖指向符咒,一道白光进入符咒,金光再次闪现,罩住了狐狸。老者挥动拐杖,狐妖毙命。
老者也躺在地上,张正赶紧扶起老者,替他包扎伤口。老者调息片刻,状况逐渐好转。张正仔细打量老者,竟然和山神庙修整的雕像模样一样。
张正连忙问山神,这是为什么?山神说:“张正,谢谢你,又救了我一次。这狐妖是山中狐妖,几百年道行,法力高深。那日我在山中发现她为非作歹,伤害百姓,便要擒拿她,虽然我占上风但也受了伤。
她呼救同伴,虽然同伴道行不高,只是普通的狐狸,但是她的同伴去山神庙,将我的神像打烂,我躲进山神庙。好在狐妖受伤,法力所剩不多,山神庙的普通妖物难以进去,所以我才侥幸逃脱。
你将我重新修整,我法力恢复,四处寻找狐妖,没成想她在这里害你。”
张正连忙道谢,山神笑了笑说:“你总是想着别人,你自己险些丧命了啊。”
崔氏醒来,站起身来,楚楚动人。狐妖被制服后,张正感慨万分,崔氏见状放声大哭,让人为之动容。
张正一时不知所措,山神将事情经过告诉了崔氏。她连忙叩谢二位救命之恩。山神说:“崔氏,狐妖对你的容颜做了改变,不妨去找铜镜照照。”崔氏看到铜镜中的自己,惊呆了,赶紧回屋找普通衣服换上,依然楚楚动人。
山神看着张正目瞪口呆的样子,笑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崔氏孤儿寡母,虽然有钱,日子并不好过,你不如将她带回去吧。
为了感谢你救我两次,我有些草药送给你,回去捣碎,敷在你父亲的腿上,他的腿会好的。我有意撮合你们两个,你们可愿意?”张正被山神这么一说,脸红了,崔氏红着脸说:“我愿意替张公子捣药,照顾他的父母,不知张公子可否接纳我这个新寡之人?”张正连忙说:“不胜荣幸。”
山神发出爽朗的笑声,消失在空中。当晚,张正带着崔氏母子回家。崔氏将银两拿出来,让张正置办了百亩田产,租给农户耕种,减租减息。张正也租了一些,不再出去跑货郎。
崔氏照顾着张正的父母,张正的父亲得到了山神的草药,腿脚恢复如初。两人心地善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载时光匆匆,张正与崔氏喜结连理。随后,崔氏幸运地为他们迎来了两个可爱的男孩和一位憨态可掬的小公主。张正和父母对待这四个孩子一视同仁,共同构筑着一个欢声笑语、和谐共处的八口之家。
在张正的事迹传遍乡间之时,山神庙也因此得以焕然一新,焰火四溢,香火鼎盛。山神守护着这片土地,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祥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