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的形状 >> 中国神怪这个大IP,终于有人拍了独立鱼
中国神话里,最孤独的妖是谁?
有人说,是九尾狐妖。
它的故事,可以从三皇五帝说起。
传说大禹治水时,娶了涂山氏的女儿九尾白狐为妻。
这也是为什么,十几年来大禹会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不是他不想回,而是不敢回。
九尾白狐也就成了最孤独的妖。
后来,她生下了儿子启,也就是夏朝第一代君王。
因此在最早的记载中,九尾狐被视为祥瑞,是一个正面的妖怪。
和孙悟空、刑天并列,成为古代神话中三大得道成仙的妖。
但这么传奇的妖怪,这么大的IP,却少有一部以它为主角的电影。
实在可惜。
今年贺岁档就出了这一部——
《赤狐书生》
以往电影中的九尾狐,多是女人。
这次不一样,是个男狐妖。
李现扮演的男主白十三,是只最下等的一尾狐妖。
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完全不受同类待见。
他要成仙,只有一个办法:
去人间找到属于他的蚌人。
之所以称为蚌人,是因为蚌人体内有一颗元魂白丹。
狐妖吃下丹药,就能变成九尾,晋升狐仙。
而一旦到了人间,没取到丹,便会失去年的道行,重新变成一只土狐。
为了向所有狐妖证明自己,哪怕最终变成土狐,白十三也毅然决然地来到了人间。
并遇到了他的蚌人。
便是来自涂山的书生王子进(陈立农饰)。
片名叫《赤狐书生》,讲的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故事。
然而,取丹成仙的方式颇为残忍。
必须是蚌人心甘情愿地献身,剥开身体,拿出体内的元魂白丹,这样得到的丹才是最珍贵的。
如此一来,狐妖不仅要骗取蚌人的信任,还要取了蚌人的性命。
于是,白十三费尽心机地接近王子进,还和队友蛤蟆精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赢得对方的好感。
陪他找驴,陪他找刘道然。
一路走来,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白十三也因此陷入了纠结。
到底是成仙重要,还是朋友重要,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正如他说的,「取丹是狐妖修行的考试」。
身为最下等的一尾狐妖,从小就被其他同类排挤、嘲笑。
想要跨越阶层,变成九尾,只能通过取丹。
否则就会永远被看不起。
只是这场考试,要拿走最好的朋友的性命,未免太残酷了。
他下不了手。
书生王子进也有一场考试,就是科举考。
他天资并不出众,人人笑他呆。
唯有刘道然(王耀庆饰),鼓励他志存高远。
教他四书五经,教他为人之道。
他以刘道然为榜样,进京考取功名,为国效力。
此次赶考,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完成奶奶的嘱托,将驴还给刘道然。
因为刘道然自从进京考科举之后,一直音讯全无。
后来才知道,他寒窗苦读数十载,从年少考到头发花白,始终未能中举。
在考试过程中积郁成疾,最后在考场暴毙而亡。
死后化成怨灵久久不散,靠吸食考生们的魂魄为生。
王子进差点就死在他的怨灵手上,多亏了白十三不顾一切,舍身相救。
正是这种奋不顾身的友谊,令王子进心甘情愿地献身。
这虽然是一部喜剧片,轻松欢快,但主题颇为沉重。
人人都有自己的「试」要考,人人都被困在「卷子」里。
但最终,他们所有人都没能通过「考试」。
白十三面对「知己好友」,已无法下手取丹。
刘道然一生到死都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落榜,最终愤恨而死,成为怨灵。
王子进没法完成奶奶的嘱咐,把驴还给刘道然,因为双方早已人鬼殊途。
绝了,全员输家。
但是,考试成绩如何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正如人生是一场考试,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
这些人虽然失败了,却最终得偿所愿。
白十三一路的经历,让一个冥顽的小狐妖懂得了什么是「情义」。
刘道然虽未中举,却为一个少年指明了奋斗的方向,鞭策他成为正直的人。
王子进虽未了却奶奶的心愿,却让刘道然找到初心,迷途知返,重入轮回。
这也引发了香玉的思考,所谓的「考试」究竟是考什么?
如果一个人通过了考试,却感受不到快乐,那他还算成功吗?
也许考试只是手段,考试的目的是让我们认清自己的诉求。
就像王子进说的:「命,不就应该浪费在心爱的人身上吗?」
遇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付出的人,这一辈子才不算白活。
电影里有两个书生,相比王子进,刘道然的故事更让香玉感慨。
虽然这条线,着墨不多。
但刘道然的人设,反映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凋敝和死亡。
他是家乡的秀才,背负着亲人的关爱、乡里的嘱托,勇敢地从小地方来到京城赶考。
本以为自己是天纵英才,总能建功立业。
但京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他屡试不中、钱财耗尽。
失望、绝望、恐惧笼罩着他,最后身心俱疲,死在了考场却无人在意。
于是他被异化了,变成了怨灵,要报复一切考生。
「我不能中举,那所有考生都不要中举。」
嫉妒之心吞噬了一切,也吞噬了他自己。
英雄也有他过不去的江东,更何况我们一凡人。
谁年轻时不曾整衣配剑,心怀理想。
但经过时光的蹉跎、命运的蹂躏后,还有多少人能横刀立马、初心依旧?
人活一世,想要保持体面是很难的。
最终能有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不活得灰头土脸已经拼尽全力了。
何谈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王子进就是年轻时的刘道然。
他牵着的那匹毛驴,就是刘道然的初心。
驴子虽不能交到道然兄的手上,但道然兄已经放下屠刀,了结了此生夙念。
人人都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在骑驴找马的途中,往往也把驴搞丢了。
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道然的诉求,其实从不是金榜题名,而是能建功立业、造福家国。
可教育好一个少年的功德,并不比青史留名的功德小。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恰恰是在他一无所有时,以身作则,在王子进心里种下了成为高尚君子的种子。
电影里的两个少年,也挺纯粹,都是理想主义者。
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一往无前、感性莽撞也能引起香玉的共鸣。
年前,蚌人为救狐狸,把生命献给了善良。
年后,狐狸为救蚌人,把前途献给了道义。
所谓元魂白丹,其实就是狐狸留下的一滴眼泪。
狐狸亲手种下了因,也必须亲手去收这个果。
如果通过取丹考试的代价是两人不能共存,必须牺牲一个。
那到底是情重要,还是名重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般舍己为人的无私,大概只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当我们成年后,吃多了争强好胜的亏也就慢慢变得圆滑了。
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学会了明哲保身。
变得自私,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引申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位考生。
子女要接受父母的考试,但不一定能获得认可。
学生要接受学校的考试,但不一定能前途无忧。
社畜要接受职场的考试,但不一定能家财万贯。
夫妻要接受婚姻的考试,但不一定能白头到老。
老人要接受死亡的考试,但不一定能死得其所。
我们从生到死都在考试,被命运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是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是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赤狐白十三是前者,书生王子进是后者。
但最终都殊途同归。
因为每一次艰险经历,无论是考赢了,还是考输了,都会有回报。
这一份回报,就是我们所谓的成长。
就像刘道然最后的感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路,只有走下去,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