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的形状 >> 黑泽明梦的解析晚年几次自杀没成功,一
“夜本来就是黑的,我不喜欢恍若白昼的夜空,这样就看不到星星了。”
在黑泽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富士山、艺伎和樱花;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黑泽明、索尼和本田。
日本是电影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年最初的纪录短片产生了,至年前,电影产业仅是以连环画报方式呈现,直至年后,战争影响与民主思想充斥民间,经济逐渐繁荣的日本,在苏联电影理论蒙太奇手法和德国表现主义渲染下,开始了有声电影制作。
年,田具隆的《春天和少女》、稻垣浩的《青空旅行》等有声电影崭露光芒于电影界,成熟运用视觉与听觉对位,制作出声音与画面的蒙太奇手法,往丰富的声光影色又迈进了一步。
年,战后日本,电影民主化的情况尤为显著,人民自战争的流离和物资匮乏后,反思存在与和平的价值,木下惠介和黑泽明等导演推动此理论,进而拍出《大曾根家的早晨》和《无愧于我们的青春》。两部的剧本都出自在战争期间遭到迫害的久板荣二郎之手。
作为推动日本电影世界化的导演,黑泽明在其作品中表现了跨越东西文化、展现普世人类价值与人道关怀的特质,而导演本身所经历之时代动荡,不仅有电影艺术本身的进展与递嬗,更有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个人生活的更迭。
讲起电影的文学性,不得不谈及美好及幻灭,当然也体现于近代文学与艺术中,以下将对黑泽明于年导演的《梦》中对于美好这份意象的传递,稍做描述。
黑泽明导演晚年时几度自杀未遂,历经低潮而又复出,拍摄经典之作《梦》。以八个梦的片段组成,每个梦个别不同,却殊途同归。而下列插图是导演绘制的全彩分镜图,他曾笑称:“其实我很享受画分镜,本来梦想当插画家的,不知不觉就成了导演呢。”
01第一个梦,狐狸娶亲
太阳雨。晴天下雨,男孩没有听从母亲的嘱咐,在森林里偷窥了狐狸娶亲,被狐狸发现了。逃回家时,母亲拿着狐狸给的短刀,要求男孩向狐狸道歉。最终他走向彩虹尽头寻找狐狸的家。
关于这个梦,有许多不同解读方向。我个人的解读是,这个梦境在讲述上一代赋予下一代的影响,或好或坏,皆已深入骨髓。
小男孩偷窥了狐狸的娶亲仪式,这是不被允许的,会带来厄运。因此母亲不让他进门,给了男孩一把匕首,让他自尽。男孩拿着匕首,茫然消失于原野中,梦境结束。
值得探讨的是,匕首为什么会出现在连怎么使用都不知道孩子手上?挂着七彩虹光实则狂风暴雨的原野,是否与我们认知的社会近乎相似?母亲不让他进门,只尽了告知的义务便让孩子自己承担。两代人之间的断层,记忆的破碎与重建,又是什么,粉碎了人们的岁月静好?
在这里,狐狸取嫁只是彼方,以神的角度审视着男孩。似是轻蔑着、责难着会做出那些残害生灵的人类。被众神发现了,却无力赎罪,只能给下一代一把小匕首保护自己。所作所为,对天地,对他人,对自己的过失,只等着用时间将罪与偿粉刷殆尽。
导演藉由一篇篇梦境,慢镜头审视了时代带来的伤痕。旧社会与新文化的碰撞,随着技术进步了,那些随着电影而涌现的,不是美轮美奂的华丽画面,而是一代人逐渐被掏空的精神废墟。
02第二个梦:桃园
女儿节时,“我”在家中发现一个女孩——一个姐姐与客人都看不见的女孩。在女孩的带领下,“我”来到被砍光桃树的桃园,与变成人偶的桃树之魂对话,最终得到了桃树谅解。
第一个梦和第二个梦同样运用了日本传统的戏剧风格托衬大自然的神圣,与神道教的泛灵信仰呼应,而片中女儿节的人偶是有灵魂的祭物。
电影在这里把人偶和桃树的灵魂画上了等号,一方面增添童话色彩,一方面将桃树神化,同时也把没有感情的树木人格化。
黑泽明13岁时,曾经历了关东大地震,自小就对自然饱含畏惧,同时又有更多的热爱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