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天峻十景

发布时间:2022/10/26 13:36:06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前言:

天峻,高亢的地势,巍峨的群峰;牧草连天涯、浓绿胜似酒,众鸟喧蓝天,肥鱼跳碧波;绿茵的草地,清新的空气,社会稳定,造就了协调的环境,是一块理想的旅游圣地。

1、天峻山

天峻山(天峻山亦称天钦山、天青山),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海拔.4米,为环湖13名山之一,她超群突兀,山势陡峭,翘首上望,轻云薄雾,缭绕山腰。恍如一幅水墨丹青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明忽暗,更添诗情画意。天峻山只有一条通向峰顶的小道,狭窄曲折,宛如羊肠,两面悬崖峭壁,攀上顶峰,豁然开朗,约有一片5公里长、2公里宽的平坦草场。每到夏季,这里牧草丛生,野花繁茂,牧民把牲畜赶上山顶放牧,不但省心省力,也十分安全。山上的气候特点“有云必下雨,有雨必成雪”。每当浓雾天,几步之外就看不清前面景物,而秋高气爽时则丽日当空,极目远眺,可以清晰地看到百公里外青海湖湛蓝的湖水。天峻山东南为天峻沟,西南为瞎熊沟,均生长着稠密的柳树灌丛,山坡上松柏葱茏。此山一带,岩羊成群,香獐奔逐,还有鹿、熊等。天峻沟有处大岩岫(藏语叫参木康)和一眼望不到底的“天井”,著名宁马派红教领袖古浪活佛曾在此居住过,现在每到夏秋季节,天峻沟、瞎熊沟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成为天峻县广大职工郊游野炊的好地方。

2、西王母石室景点

西王母石室位于天峻县城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约23公里,又名二郎洞藏语名“关角直合孔”。相传格萨尔王与霍尔打仗时,格萨尔的大将(格萨尔的侄子)----吾叶德合战死,格萨尔悲痛之下拔剑砍下北侧一个山头(即无顶山的山头),又用剑戳成山洞,在大洞内为其侄念(甘珠尔)经文部,历时9年零9天。终超度成仙。又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同二郎神杨戬大战于此,山洞为二郎神藏身之处,由此而得名。二郎洞在形似圆锥体的独立小山内,其山下底周长为米,高约25米,洞口朝西,洞口两侧原有长1.5米、宽0.8米、高0.8米的块长方形青石,砌成长10米、宽6米、高4米,周长为32米的长方形围墙,围墙正中留有通往洞内之正门,正门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称的小门,这块长方体的石块,表示《甘珠尔》大经部。可惜在修筑铁路时用做路标而被搬走。二郎洞由主洞、后左侧偏洞三部分融为一体。主洞又分为前主洞和后主洞两部分,洞壁四周均由光滑自然形成的不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的白色石灰岩镶嵌而成,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岩石图案。二郎洞,为自然形成的山洞,是藏传佛教僧侣诵经拜佛之地,有许多过往僧人在洞内设宿念经,并留下经文,表示对格萨尔的纪念和《甘珠尔》的信仰。

年,西王母石室由台湾商人投资万元建成,供游人观赏,朝拜。

附:关角隧道:关角隧道位于新源镇南面的德阳山北麓。于年建成,隧道长米,轨平面海拔米,隧道内地质结构复杂,共有11条断层带,地下水多,一昼夜最大涌水量达1万吨,轨道两边有排水渠道,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青藏铁路经此西进。

3、岗格尔肖合勒雪山景点

天峻县苏里乡的岗格肖勒雪山。这是一座十分雄伟壮丽的雪山,是历代游客所向往的地方,但历史上由于交通闭塞,除了苦修的僧人和牧民之外,很少有外人涉足。

在苏里和尕河之间,蜿蜒盘踞着许多巨大的山脉。这里群山叠嶂,雄伟壮观,由于纬度高低的差异,大致在海拔0—米左右即出现雪线,在此以上终年积雪不化,天长日久形成了许多雪山冰川。因此,这些巍巍群山,不但在数九严冬总是银装素裹、冰冻雪封的世界,即使在炎夏酷暑的三伏天,也是皓首缟裳,银光闪耀,蔚为壮观。从古至今,这些数以百计的冰川,一直源源不断地把涓涓青流送向原野和山林,养育着各族人民和水陆生物,被称为天然“固体水库”。

远远眺望苏里和尕河之间的冰川,如同两条腾空的巨龙,相遇在山峰之后,突然凝固了,横卧于两地的群山之中。在这些冰川中,以岗格肖勒的冰川最多。据科学家多次考察,岗格肖勒共有冰川多条,总面积达平方公里。这座冰川的冰舌之上,又形成了许多冰井、冰洞、冰下河、冰塔林等奇特景观。冰洞内琼楼玉宇,曲折连绵,真像神话世界中的水晶宫。洞顶挂满几何形排列的冰晶和淡蓝色透明的冰钟乳,银光闪烁;洞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笋、冰蘑菇等。在洞内许多冰景中,最为引人入往的则是冰塔林。每当晚霞染红西天之际,一座座大小参差不齐、造型各异的冰塔,俨然汉白玉雕出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夕阳的余辉中衍射出奇光异彩,那娇艳迷人之景,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地理学家确认,岗格肖勒不仅是青海,而且也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之一,有很高的科研、旅游观赏价值。

岗格肖勒雪山,在安多藏区,甚至在全藏区都具有神圣的地位,被视为开天辟地的造化神之一。所以从古到今,每年有许多虔诚的信徒们携带简单的行装、食物和灶具,顶风冒雪,风餐露宿,祭祀山神,顶礼膜拜,千年不绝。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尤其是在这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艰,宝石般的天幕上,不时飘荡着棉桃似的朵朵白云。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和点点珍珠般滚动的牛羊更相掩映,如同一幅恬静安宁的画卷,全身心地融入到这优美恬淡的草原美景之中吧。

4、扎西郡乃

座落在天峻县城东北方向,离县城48公里的扎西郡乃山,海拔0米、高约米、宽约米,前面呈塔型,形状很像女性生殖器官,故当地有一习俗,牧民生小孩不活时,将后来生的小孩从上面石洞中吊下去,从“阴道中取出来”,这个小孩便存活了,从“阴道”钻爬上去约10米处有一“天洞”,天洞出去有一间约房大的岩洞,是常住僧人的“参木康”(和尚修行的住处),“参木康”前有一个直径约30厘米不知深度的小水池,旱不干,涝不溢。郡乃西侧山根有一泉水从岩缝中流出,叫“曼拉主曲”,据说此泉水能治肠胃病,郡乃北侧山亦有一泉水,叫“卓玛主曲”,散渗出来的水亦能治病。郡乃第二层有一佛塔,据传有一著名宁玛派活佛的法体埋在下面。山头凹的地方便是野鸽、山鹰栖息之处,群众视为神山。在山下修建了寺庙,不少僧众常去朝拜,郡乃斜对面约1公里处有一大岩洞,深奥莫测,冷风飕飕,可容纳人左右。

5、夏日哈石经院

在县城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名叫夏日哈的地方,有一座用经石砌成的高2米,宽1米,周长米的四方形石经院,石经墙总石方约立方米,经文石方约立方米,占地面积64.6平方米。在这些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尔”(即甘珠尔),藏文大藏经两个组成部分之一7部,“沓木多”(解脱经)部,佛像尊,中间德科尔却付旦(佛塔)1个。石经院座北朝南,西墙长8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88孔;北墙长7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54孔;东墙长80.4米,外侧有佛龛58孔,内侧有佛龛55孔,南墙长79.4米,外侧有佛龛79孔,内侧有佛龛50孔。共计外侧佛龛孔,内侧孔,总共孔。佛龛高0.6米,宽0.7米,深0.4米。每年农历四月举行一次诵经法会,每户必来一人参加,诵经法会由50名僧人诵经,群众转“果拉”,景象十分壮观。

6、岩画

(1)天棚鲁茫沟岩画

位于新源镇之西南,沟为东南---西北向,沟东西两侧均为高山。沟内约4公里处,东侧为石山,石山根部为山体溃塌落下的大石块,这些石块表面往往有一层油黑发亮的氧化面,岩画均制做在这些大石块上。鲁茫沟岩画已发现3处,分别该在3块石面较平的大石块上。第一处在山根北侧,面积约9平方米,刻有50个兽类,主要有牛、马山羊、野猪、狐狸,有的动物身上还刻有不同形状的纹饰,有的似老虎形象。每一幅画面大小形态不一,最长的约0.30米,高约0.20米,最小的动物长仅0.05米,高约0.05米;有的头向左,有的则反之,有些低头,有些做奔跑状,有些相互对击。第二处在第一处之南侧,相距约10米,刻画在约4平方米的石块上,共刻7个兽类。第三处在最南端,画面刻在约3平方米的石块上,上面有21幅画面。主要刻有骆驼,还有牛、马、山羊、大头羊、蛇等,整个画面给人以开阔远大之意境,动物形态具有强烈的动感,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画工以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再现了一幅较大的高原动物群居生息的场面。

(2)江河卢森岩画

位于江河乡政府南约8公里的山丘上,在江河右岸,相对高度约40米,海拔米。岩画散布于山丘南面山坡上,有平面约30多块花岗闪长粉岩上。单独的,不相连属的有画面的岩石即为一区,共31区,最大的为第一区。岩面约30平方米,画面20平方米,上有个个体形象。岩画内容主要有动物、狩猎、战争等场面,以及藏文字。动物中有牛、马、鹿、豹、狗等。

鲁茫、卢森岩画,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布哈河景点

布哈河位于青海湖盆地西北部。布哈蒙古语意为野牛,因昔日沿河区野牛出没而得名。发源于祁连山脉支脉疏勒南山曼滩日更峰北麓。源头海拔4600米。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在刚察县泉吉乡注入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入湖处海拔3194米。干流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438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18亿立方米,占入湖总径流量的67%。是青海湖盆地水系中最大的河流,也是青海湖湟鱼繁殖的主要河道。流域内平均年降水量350毫米,径流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两岸沙柳、黑刺等绵延余公里,其中常有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夏季河水宽阔,青海湖湟鱼回游产卵,湟鱼成群;河面常有野鸭、天鹅嬉戏,风光十分秀丽。

布哈河,是一条母亲河。它孕育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汇集雪山清泉,草地细流,源源不断地向青海湖倾注琼浆玉液。青海湖每年水源补给量四十亿立米方,其中近一半来自布哈河。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不仅减缓了青海湖水位的下降,而且防止了因蒸发量过大而引起的湖水盐分变浓,保护了青海湖水生物的繁衍生息。

布哈河流域是环湖草原上最早点燃人类文明火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鲁茫沟岩画和卢森岩画,用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线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古代文明画卷。

8、秀龙沟景点

天峻县江河、舟群、织合玛三乡交界处,有一条坐北朝南的大峡谷,清代以来,此处为汪什代海札查等部落驻牧地。藏族称此峡谷为“峻格问耐黑”。意为峻河流域的阴峡。近年改称秀龙,意为富饶之峡。谷内山泉奔流,灌木茂密,野生的植物丰富,石林千姿百态。此峡谷以野。秀、奇、险著称,美冠“环海”,可列环湖地区罕见的自然胜景区。景区内山势陡峭,峰峦叠蟑,灌木郁郁,流水温盛,千姿百态的奇石怪景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而且因其特殊的地貌及小气候,形成了独特而又比较完整的植被景观。保存有丰富的灌丛等多种植物,栖息着棕熊、岩羊、藏雪鸡,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奇石与叠蟑,灌木林与草甸、河流与瀑布,瑶池与彩鱼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立体图。

9、哈拉湖

天湖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面积60公顷,海拔米,又称哈拉湖、黑海,湖泊面积平方公里。天湖该湖由发源于高峰达5,米的周围山区的许多小河流供水,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该块湿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湖泡,常年蓄水,属浅水小型湖泡,大面积为沼泽地,是深藏在祁连山腹地的一块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天湖有高等植物余种,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有无脊椎动物余种,脊椎动物种,其中鱼类53种(特别是大种群湟鱼),两栖类6种,爬行类8种,鸟类种,兽类30种。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也是雁鸭类、鹬类和鸥类的重要繁殖地,这块湿地当时被认为是我国北方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湿地生态系统,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于一体。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开展,天湖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前往天湖的道路基本为砂石路和在草原车辆碾压而形成的便道,道路蜿蜒于祁连山脉的高山丘陵之间,穿越多处草原、湿地,一路风格无限。由于路途遥远,当地也没有任何旅游设施,前往哈拉湖必须携带宿营装备,即使夏季,也应该携带防寒指数较高的羽绒睡袋。天湖附近可能有棕熊出没,前往探险需注意安全,最好有几辆车组成车对同行。

10、哈熊沟简介

哈熊沟,又叫中龙沟,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海拔.4米,为一典型高原谷地,是个独特的地方,她超群突兀,山势陡峭,翘首上望,轻云薄雾,缭绕山腰。山谷四周石林耸立,生长着稠密的柳树灌丛,谷内溪流淳淳,夏季节山坡上绿草茵茵,此山一带,岩羊成群,香獐奔逐,还有鹿、熊等。山上的气候特点“有云必下雨,有雨必成雪”。每当浓雾天,几步之外就看不清前面景物,而丽日当空,极目远眺,可以清晰地看到百里外青海湖甚蓝的湖水。所谓“东眺茫茫青海湖,南望滔滔布哈河。”现在每到夏秋季节,哈熊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哈熊沟内年平均气温9°-10°,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三伏炎热人难熬,清凉到此乐陶陶”,极宜消夏避暑。哈熊沟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山泉甘甜,环境清幽,是一处天然氧吧,山水精品画廊。她是您观赏原始山水的理想胜地,休闲度假的温馨家园,回归自然的世外桃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9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