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的习性 >> 民间故事货郎在寡妇家用食,看她吃鱼不吐刺
民间故事:货郎在寡妇家用食,看她吃鱼不吐刺,他摔碎拨浪鼓逃生
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家三口居住在小乡村里,他们是张正、崔氏(母亲)、以及张正的父亲,一个常年在外走街串巷的货郎。尽管父亲风餐露宿,但家中收入尚可,足以供给张正在村里的私塾读书。
当张正十四岁时,父亲不幸摔断了腿,行走困难。在这个时候,张正主动表示要放弃学业,扛起家庭责任,愿意像父亲一样成为货郎。这让父母感到欣慰,于是让张正在附近逐渐磨练经验,等熟悉了再去外地,以获取更高的收入。
那年,张正年方17,已在外地做货郎半年有余。以其豪爽、善良的性格,货真价实的信誉,他在这半年里积攒了十两银子。随着春节的临近,他打算返乡了。
有一天,当他行至距离家还有两百里的一个县城附近时,天色渐晚。在他眼前出现了一座山神庙,他想进去歇脚,吃点干粮,喝口水,暂且住上一宿。第二天再继续赶路,同时挣些路费。
然而,刚走到庙门口,他听到庙内传来一阵动静。推门而入,却见一个男子躺在地上,表情痛苦不堪。
走近一瞧,男子额头上挂着汗珠,脸色苍白,他请求道:“兄弟,我发烧得很严重,头晕得动弹不得,可否给我点水喝呢?”
张正急忙递过自己的水壶,并轻拍了拍男子的额头。男子喝了水,感激地说了声谢谢。张正关切地询问:“兄弟,看你这样,烧得不轻啊。我还是送你去县城看看吧。”
男子叹了口气说:“没关系,最近我意外着了风寒,只需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应该就能好。我叫刘凡,兄台贵姓?”
张正报上自己的名字后,发现刘凡身上没有随身携带的东西,猜想他可能还没吃过饭。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干粮,与刘凡一同分享。好奇之下,他询问刘凡为何身体不适却还要赶路并在此借宿。
刘凡解释说:“唉,我本是个皮货商贩,专门贩卖动物皮毛的。我请了脚夫陪我去隔壁县城卖完货,然后留在城里看看市场行情,准备下一批货。脚夫先回去了。
我看好了市场行情后,带着挣得的银两独自往家赶。可没想到碰上了山匪,他们拿走了我的银两,幸好并未夺走我的性命。我身无分文,饥寒交迫,沿街乞讨,还不幸患上了风寒。
我穿过前面的县城,再往南走一百五十里就能回到家。行至此处,浑身乏力,便在这庙中休息一晚上,准备明天再继续赶路回家。”
张正了解后发现,原来他们是同县的乡亲。他叹了口气说:“有缘相遇总是好事,既然如此,你好好休息吧,明天我们一起上路。”
刘凡表示感激,称自己实在疲惫,打算先睡一会。张正觉得天气寒冷,于是为刘凡找了些干草垫床,并用自己携带的薄被给他盖上。随后,他点燃了一堆火,为自己取暖。
在火光的映照下,张正仔细观察了庙的情况。香案上供奉的是一尊山神,是一位慈祥的白胡老翁。然而,他的模样有些破旧,脖子上有裂痕,左臂和右腿都断裂了,横卧在香案上。
张正叹了口气,想到自己曾借宿过人家、破旧的房屋,但像这样破败的山神庙还是头一次见。他从行囊中取出了一些粘合剂,这种在修补房屋漏雨、瓦罐水缸裂痕方面颇有妙用。他细心地修复了山神的断裂处,并取出一些干粮、水果供奉。
他磕了几个头说:“山神,山神,今晚借宿于此,多有打扰,请多包涵。”
张正起身,刚想躺下休息,却听到刘凡发出痛苦的声音,呼吸急促。他走过去一看,发现刘凡的病情加剧,而且神志有些恍惚,已经叫不醒。
那时,张正心头一沉,明白如果不迅速寻求医治,刘凡可能就此别尽人世。考虑到这一点,他背起刘凡,匆匆忙忙地奔往城中寻找医馆。然而,他找了几家医馆都紧闭着大门,让张正焦虑不已,汗水涔涔地从额头滑落。
幸运的是,刘凡的命运似乎还未结束。他们遇到了一位正在夜间出诊的郎中。郎中经过检查后,叹了口气道:“他的风寒已拖延太久,只能稍微缓解,治好可能性很小,恐怕他时日无多了。”
张正没有多加考虑,急于救人,花费了两两银子请郎中开了药方。面对刘凡危急的状况,他不敢再让刘凡露宿,于是背着刘凡走进了一家客栈,费尽心思地煎药,度过了一夜的操劳。
刘凡喝下药后,精神稍有好转。他紧握着张正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多亏了张兄的搭救,我的命才得以延续。只是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清楚。等我稍微康复些,我定会感激涕零,届时请你将我带回家,我必定重重答谢。”
张正摆手道:“刘兄,你太客气了。在外求生存都不容易,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你好好养病,其他的事情不必多想。”
第二天,虽然刘凡有了一些好转,但依然无法下地。张正嘱咐刘凡好好休息,自己则去山神庙取回货郎担,回到客栈继续照料刘凡。刘凡对张正的关心感激涕零,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然而,连续七八天,刘凡的情况未见好转。张正找来了郎中,却得知无法治愈。张正发现自己的银子用得差不多了。有一天晚上,他告诉刘凡自己准备去城里做货郎,希望能挣些钱。
第二天早晨,刚想出门的张正却见刘凡神情焕发,误以为他已经康复。然而,刘凡却说:“张兄,看来我时日不多了。我想请你代我处理一些事情,可以吗?”
张正知晓刘凡已是临终前的一抹余晖,只能无奈地点头。刘凡努力振作精神说:“张兄,第一,等我去世后,请你把我的尸体送回老家安葬。我们同在一个县城,我家在上派镇,你打听一下就知道。
第二,这次出门,我担心家里会有贼人,所以只留给娘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一个月的银两维持生计。
我多年来积攒的八百两银子,埋在院子里的枣树下,只有我知道。我原本计划再做两单生意,凑足一千两银子,回农村老家购置田产,结束皮货生意。可惜得了这场病,我父母早逝,家中无弟无妹,我娘子崔氏独自一人,还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我离世后,她们如何生存?希望你能多多照顾我的妻儿。
这些日子,你一直照顾我,我算是碰到了个好人。送我回老家后,挖出银两后,一半归你,剩下的给我娘子,让她好好照顾孩子。这份大恩,我无法言谢。”
在刘凡的遗言未说完之际,他突然晕倒,只余一丝微弱的呼吸。显然,他想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张正急忙取出身上剩下的钱,甚至典当了自己的货郎担,凑足一些资金,将刘凡搬回了他的家。
刘凡在听到妻子和女儿的哭声后,再次睁开眼睛,然后闭上,生命终结。张正向崔氏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按照刘凡的遗嘱,挖出了那些白银,打算分给货郎担一半。
四百两白银实在让人心动,即便是不吃不喝,张正也需要跑上二十年的货郎生涯才能挣到这么多。但是,他只接受了其中的十五两,将其视为花在刘凡身上的一部分,并用于购置新的货郎担。
对于崔氏和孩子,张正深感怜悯。知道崔氏难以为刘凡办理后事,他在镇上找了一家经济实惠的客栈,帮助崔氏和孩子处理刘凡的后事。
在刘凡的后事处理完成后,张正辞别了,回到了自己的家。崔氏说:“非常感谢公子的帮助,您照顾了我相公,让他得以回乡,也让我们母女最后一次见到了他,对您的恩情我们感激不尽。”
张正虽然推辞,却无法摆脱崔氏的邀请。他留下来用了晚餐,打算第二天再返回家。张正进入了刘凡的家,崔氏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崔氏笑容满面地走了过来,说她的孩子已经入睡,催促张正赶紧坐下。
然而,张正发现崔氏与之前见到的崔氏大不相同,外表和氛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次见面时,崔氏衣着朴素,后来则戴着孝服。而此刻的崔氏却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一头黑发,明亮的眼睛,如同晨曦映照在白雪上,光彩夺目。
张正觉得崔氏的变化有些异样,产生了疑虑,想要离开。但崔氏急忙走过来,拉住了张正,强行让他坐下,斟满了酒,劝张正喝酒,吃菜。
张正觉得情况不寻常,不敢喝酒,也不敢动筷。突然,崔氏泪眼汪汪地说:“公子,莫非您嫌弃我做的饭菜吗?怕我下毒害您?不信的话,我吃给您看。”
崔氏夹了一条糖醋鱼的鱼尾,放进嘴里,几下咀嚼后,竟然将鱼尾吞下肚,这让张正感到震惊。谁吃鱼不怕刺?或者不吐出鱼骨?此刻,他更加确信崔氏可能是妖怪,或者被妖怪附体。他突然想到身上带有的拨浪鼓,是父亲给他的。
他父亲曾说:“正儿,这拨浪鼓有些年头了。曾有一日,我救了一个降妖受伤的道士,他感激我,将一道符咒注入拨浪鼓中,说如果遇到妖物,摔碎它可以保命。”
想到这里,张正从腰间取出了拨浪鼓,用力摔在地上。一道符咒飘了出来,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落在崔氏身上。崔氏仿佛遭受了剧烈的头痛,倒在了地上,发出求救的声音。
张正原本打算迅速离开,但又担心自己弄错,误伤了崔氏。如果是这样,刘凡家中将只剩下不满周岁的女孩子。
他匆忙地将漂浮在空中的符咒抓在手里,塞进口袋。崔氏扭动着身体,突然间一缕白烟从她身上飘出,她晕倒了。然而,白烟却聚集在一起,化为一只狐狸。
狐狸露出凶相,张牙舞爪,直冲着张正而来。此时,张正空手站在那里,匆忙拿起一把凳子与狐狸激烈对打。经过几招,狐狸的尾巴一甩,将张正手中的凳子扫飞,锋利的爪子直奔张正的喉咙。
张正悲叹:“我好心救人,送他回故乡,帮他办理后事,没想到竟要在这里送命。”
想到这里,张正闭上眼睛准备迎接死亡。突然,屋内一道亮光闪过,随着一声闷响,张正发现自己竟然毫发无损。他睁开眼睛一看,房间里多了一位白胡子老者,手拿拐杖。
狐狸躺在地上,张正正准备向老者表达感谢之情,狐狸却重新站了起来,怒道:“山神,老家伙,竟然搅乱我的好事,那天没将你干掉,真是我一大憾事。”
老者说:“妖狐,有我在,你休想伤人。”两人展开激烈的战斗,但狐狸的法力深厚,没过多久老者有些喘不过气,挡不住狐狸的攻击。张正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感到束手无策。
突然,老者大喊:“张正,拿出你的符咒,扔向空中!”张正这才反应过来,但他担心符咒会伤到躺在地上的崔氏,犹豫不决。老者却被狐狸一抓,鲜血飞溅,老者喊道:“不要犹豫,符咒对妖物有效,对人无害,崔氏只是昏倒了。”
张正赶紧取出符咒,扔向空中。老者手中的拐杖指向符咒,一道白光注入其中,符咒金光闪耀,罩住了狐狸。狐狸无法动弹,老者挥动拐杖,狐狸命丧当场。
老者也倒在地上,张正急忙扶起他,为他包扎伤口。老者打坐调息,不多时已经好转。张正仔细打量老者,竟然和山神庙的雕像一模一样。
张正迫不及待地问起山神,事情的原委是什么。
山神说:“张正,谢谢你再次救了我一次。这狐狸是山中的妖狐,修行几百年,法力深厚。那天我在山中发现她作恶,伤害百姓,便欲擒拿她。虽然我占了上风,但也受了伤。
没想到,她呼唤同伴,虽然同伴修为有限,只是普通的狐狸,但她的同伴跑到山神庙,打烂了我的神像,我挡不住,躲进了山神庙。
幸好狐狸也受了伤,法力所剩无几。我的山神庙对普通妖物不友好,她无法进入,所以我才能幸运逃脱。后来,你重新修复了我的神像,我法力恢复,就四处寻找狐狸。没想到她就在这里害你。”
张正连忙表示不用谢,能在山神庙得到庇护已经感激不尽。他急切地询问狐狸害人的原因。
山神解释道:“你或许不知道,这狐狸以吸取人类精气修炼为生,尤其喜欢正直、善良、有情有义的男子的精气。她害怕惊动附近的神仙或奇人异士,所以选择寄身于崔氏,利用狐媚之术,让你饮酒,将你灌醉,再悄悄地吸取你的精气。”
张正听到这里,心中一寒。庆幸自己最终没有上当受骗,不然小命早就不保了。他连忙向山神道谢,并关切地询问崔氏的状况。
山神笑了笑说:“你啊,总是心系他人,可差点就丧了性命啊,崔氏没问题,她过一会儿就醒过来了。”
崔氏很快醒来,站起身来,依然美丽动人,只是神情不再那么妖艳,让张正心中有些波澜。崔氏看到眼前的情景,忍不住放声大哭,令人备感怜惜。
张正一时无所适从,山神向崔氏详细讲述了经过。崔氏连忙感激两位救命之恩,山神说:“崔氏,狐妖本就娇艳美丽,附身于你后对你的容貌进行了一些改变,你可以找面铜镜看看。”
崔氏看到镜中的自己大为惊讶,匆忙回房间换上普通衣服,但依然是楚楚动人的美貌,山神看着张正目瞪口呆的表情笑了笑。
山神说:“张正,助人为乐,送人送到底。崔氏是个孤儿寡母,虽有财富但日子可能不好过,不如把她带回去吧。另外,为了感谢你两次的救命之恩,这里有一些草药送给你,回去捣碎后敷在你父亲的腿上,会有好转的。我也打算撮合你们两个,你们意下如何?”
张正听了有些脸红,一时语塞,崔氏心领神会,为了照顾儿子,她将来也必须再婚。眼前的张正正直善良,有情有义,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她红着脸说:“谢谢山神美意,我丈夫刚刚去世,一年内我不会再嫁人的。不过我可以帮张公子捣药,照顾他的父母,不知张公子意下如何?”
张正赧然道:“我愿意。”
山神发出豁达的笑声,随即消失在空中。当晚,张正在客栈休息,第二天带着崔氏母子回家。
崔氏拿出一些银两,让张正购置了一百亩田地。他们心地善良,将土地租给农户,减免租金,张正也亲自耕种了一些。他不再四处跑货郎。
崔氏精心照料张正的父母,张正的父亲得到了山神的草药,康复如初。
一年后,张正与崔氏喜结良缘。随后,崔氏为张正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张正和他的父母对这四个孩子一视同仁,一家八口其乐融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与此同时,因为张正的事迹传播开来,山神庙也得以修葺一新,香火兴旺,成为一方的守护神。
(故事完)
声明:此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鼓励人们行善避恶,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插图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寄语:
张正因其货郎父亲意外受伤,他展现出了懂事和孝顺的一面,勇敢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成为子女们的楷模。
省吃俭用,夜宿山神庙,张正漂泊四方,背负着艰难的生计。这样的奉献精神,是否是每个子女的楷模呢?
在山神庙遇到同样流离失所的刘凡,张正心生怜悯,不吝照顾。当刘凡患病重时,他毫不犹豫地背着他寻求医治,甚至倾尽所有帮助刘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刘凡见证张正的善良、正直,将自己积攒的财富和家人托付给张正。张正充满信守承诺,不仅为刘凡办理后事,更没有瓜分刘凡的积蓄。这样有情有义的男子,是否已经不多见了呢?
崔氏被狐狸附身,容貌动人,但张正并未为其所动,对异常之事心生戒备。他展现出了父亲因救助道士而得到的法力拨浪鼓,为了保全自己生命而毫不犹豫地摧毁。然而,他所思考的却是崔氏的安危。这种对亲人的关切和勇敢,难道不令人钦佩吗?
在危机时刻,山神挺身而出,张正与山神通力合作,成功将狐妖制服。山神不仅为张正的父亲治愈了腿伤,还促成了张正和崔氏的姻缘,让他们能够享受幸福生活。或许山神和崔氏都看中了张正这位值得信任的男人吧?
这是否算是“人善人欺天不欺,好人有好报”的体现呢?欢迎大家发表观点,点赞留言,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