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的习性 >> 陈胜为啥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
明明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为何之后反目成仇呢?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里已经说出了原因,而年轻人尤其要牢记起来。
秦二世高压暴政,陈胜吴广愤而起义
秦始皇驾崩后,嬴胡亥和赵高假造遗诏,称秦始皇命嬴胡亥继位,并且还假传圣旨除掉了嬴扶苏和将军蒙恬,扫除了一切障碍后,秦二世嬴胡亥顺利登基。嬴胡亥用这样的手段登基,可见他完全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所以,他上位后治国的手段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杀人了事,百姓的命在他眼里简直是如同草芥一般,这也使得嬴胡亥在民间丝毫没有好名声,但是广大百姓毕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和势力,也只能继续忍受这样的暴政。
而陈胜吴广之所以会起义,就是因为长期处在这种高压之下,而一次险些被杀头的遭遇,更像导火索一般点燃了二人积攒的不满。陈胜和吴广被下令押去戍边,日夜赶路,因为上头下令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连日的奔波让人疲惫不堪,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劳累。
然而,当这批队伍走到大泽乡时,遭遇了一场大雨,连续几天都没有停止,队伍根本不能顺利前进,眼看着规定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陈胜吴广二人知道自己不可能按时抵达了,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如果延误了时机那就是格杀勿论,可见秦二世的法律完全没有人情味可言。既然已经是必死无疑,陈胜吴广觉得索性豁出去了,在起义中死去也比被这样冤屈地处死强,所以就开始筹备起义的事宜。
大家都知道,古人比较迷信,越是那些看上去无法解释的事情越能唬住人,陈胜吴广就是抓住大家的这个心理,准备了一些写着“大楚兴,陈胜王”的布条塞进鱼肚子里,还在夜里让人捏着嗓子学着狐狸的声音在周围喊“大楚兴,陈胜王”,这些奇怪的事情一发生,大家虽然明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但是心里都开始犯嘀咕:难道这陈胜真的有称王的命?
不知不觉地,陈胜的地位就高了起来。看到时机慢慢成熟,陈胜吴广就开始找机会挑起事端,他们故意说自己不愿被处死、准备逃跑,负责押解的军官果然被激怒了,上前打了吴广,这就点燃了大家的情绪,陈胜吴广就趁势杀了军官,对着大家发出了起义的邀请,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出自这里。前文说到,由于秦二世暴政,天下的百姓本来就苦不堪言、渴望江山能易主,而陈胜吴广是布衣出身,在百姓眼里非常亲切,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场农民起义便如星火燎原一般扩大了,接连攻打下了几座城镇。
被胜利冲昏头脑,兄弟情分崩离析
得到了百姓支持和拥护的陈胜吴广,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胜利的接踵而至,慢慢也冲昏了二人的头脑,危机便开始慢慢浮现了。先说陈胜,陈胜觉得自己得势之后,野心就膨胀起来,一心想要称王,而周围的人就来反对,认为如果此时称王,会树大招风,万一引来秦二世派兵攻打就不好了,此时应该抓紧时间扩大优势才对,但是陈胜却不予理会,坚持要称王,还取了个国号叫作“张楚”。
也许陈胜骨子里就带着一些狠厉薄情,听说陈胜现在出息了、称王了,一位过去的朋友就来找他,见面以后免不了谈及一些以前一起玩的糗事,也没对陈胜表现出敬畏的样子,这在陈胜看来就是在打自己的脸,竟然找机会把这个人给杀了。可见,那个曾经说出“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早已经消失不见了,如今的陈胜已然被野心和骄傲填满了。
而吴广呢,在起义成功之后也得到了一个“假王”的称号,这就是仅次于陈胜的头衔,得势后的他难免也有些自大起来,原本的“素爱人”的性格也变得刚愎自用,对部下的态度也不怎么好,这导致吴广在攻打荥阳的过程中被部下田臧给杀了。表面来看,这是吴广和部下的矛盾,但是《史记》告诉我们,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原来,田臧在杀了吴广之后,还把他的首级拿去找陈胜邀功,可见,吴广的死恐怕和陈胜是脱不了干系的。那么,曾经一起揭竿而起的兄弟,为何在大业未成的时候就反目成仇了呢?
正如前文所说,陈胜在称王以后,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想要的是更多的权力和威名,根本不愿意让吴广来分走自己的利益,再加上自己能称王少不了吴广的功劳,而且吴广还知道很多自己的底细,陈胜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吴广看作是一个心头大患而不再是兄弟,生怕他来抢夺自己的王位,于是就想办法把吴广给杀掉了。只可惜,陈胜虽然骄傲气盛,但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势力,面对秦军的追杀可以说是节节败退,最后也是落得一个被杀的下场。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感慨,假如陈胜能够沉稳一点,不要太早称王,而是抓紧时间扩大势力,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只可惜,称王后就把杀心放在身边人身上的陈胜没有这样的远见,这也许就是农民起义的一种局限性的体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