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生态爆炸,200年间24只野兔繁殖100

发布时间:2022/10/19 1:53:24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pf/a_7357147.html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开启序幕?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表明,在地球上,每隔24小时就有75种动物灭绝,也就是说每小时有3~4种动物将永远消失。有的生物甚至刚被人们发现,就已经灭绝了,例如斯蒂芬岛异鹩。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些物种的灭绝必定也造成一些物种的泛滥,而事实的确如此。生态爆炸在个别国家日益严峻,这是不是能给人类一些启示呢?

物种入侵日益严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在海上探险寻找新大陆,周游世界。这些探险家们给各地带来珍奇异宝及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当地从未出现过的动植物。

现如今,我们都知道把本地没有的动植物投放到陌生环境中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很容易造成物种入侵泛滥,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在当时,人们却无所顾忌。如今,有些国家的人仍然在为以前的错误买单。

在入侵物种大肆泛滥后,人类有时候却显得无计可施,各个国家都有许多入侵物种,像我国的清道夫鱼、福寿螺等;美洲国家的亚洲鲤鱼、日本大黄蜂都成为了入侵物种。

澳洲的亿只野兔

这些入侵物种往往所向披靡,无所畏惧。其中澳大利亚尤为甚之,许多物种在其他国家没有泛滥,而到了澳洲就开始集体泛滥,也真是咄咄怪事。

澳大利亚的老鼠、袋鼠、野猫近些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和澳洲兔子相比就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现如今澳大利亚的野兔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亿只,这么多的野兔都是年,由英国人运送到澳洲的24只兔子繁衍出来的后代。

野兔为何会成为入侵物种

才过去了两个多世纪,最开始的24只野兔的后代竟然呈指数级增长,亿只兔子,首尾相连差不多能绕澳洲两圈。

入侵生物能够在其他国家泛滥成灾的话,就必定有其独特的生存优势。其中一点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生物必须拥有非常强悍的繁殖能力。而野兔就属于这种生物,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每只雌性兔子一年可生产六次,每窝可达到4~8只小兔子。兔子和袋鼠类似,它们都有两个子宫,可以轮流妊娠繁育,在古代许多欧洲国家中,都是以兔子作为掌管生殖能力的神祇。

野兔没在其他国家泛滥,却在澳洲疯狂繁殖

澳洲是一块神奇的大陆,在其他国家没有泛滥的野兔,在澳洲却大肆繁殖,这说明入侵物种只依靠强悍的生殖能力还是太片面了,这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许多欧洲国家的野兔数量也非常多,但是空中有三足鼎立的猛禽,包括鸮形目、隼形目和鹰形目动物。这些猛禽大多都是以老鼠和兔子为食的。

而在地面之上,还生活着诸如猞猁的顶级猎食者,猞猁的主食就是兔子,一只猞猁大概两三天就会捕捉两到三只野兔,天空和地面都有天敌控制着野兔的数量。

澳洲野兔其实有天敌

所以在欧洲,兔子并没有造成泛滥。在一些国家中兔子甚至出现了灭绝的危险,这和兔子的天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情况就比较特别,澳洲本土确实有几种可以捕食兔子的食肉动物,其中就包括填补生物链顶层地位的袋狼,和年前就生活在此处的澳洲野犬。

兔子的天敌形同虚设

并且当地人为了遏制野兔数量,还引进了狐狸和野猫,那么为什么野兔还是泛滥了呢?

这些食肉动物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首先,袋狼在很久以前确实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甚至一度在新几内亚都曾发现过袋狼的身影。

但是兔子泛滥的时候,袋狼几近灭绝,只有少量袋狼分布在塔斯马尼亚岛,和袋獾成为了邻居。

澳洲野犬的处境则更为尴尬,它们主要分布在澳洲的北部,而野兔却主要在澳洲南部泛滥。但事实上,如果澳洲野犬和兔子相遇后,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捕捉兔子。

抓兔子对于哪种动物来说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事,野兔的奔跑速度可达70多公里每小时,并且极速转向运用得炉火纯青。所以澳洲野犬并不喜欢费力抓野兔,忙了一场很可能徒劳无功。

澳洲野犬更习惯捕捉体型更大,更好捕捉的生物。例如绵羊,袋熊和牛,都是澳洲野犬的最爱。

而从别的国家引进的狐狸和野猫却更喜欢本地的鸟类,这也导致野兔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澳洲生态平衡几近崩溃,陷入恶性循环

澳洲野兔不断地泛滥,逐渐影响了草皮的质量,许多牛羊赖以生存的草场开始消失。整个生态圈都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如今当地的人们依然没有想出太好的办法控制野兔的数量。在以往干预自然的活动下,人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难以预估的影响,澳大利亚的野兔就是如此。

最后

澳大利亚的经验教训我们同样需要吸取,一定要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严肃地看待物种入侵的问题,防患永远大于治理。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