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生活环境 >> 男子半个月前被狗咬伤,随后打了疫苗,为什
2岁的龙某不幸被狗咬伤,他在接受了狂犬疫苗注射后,认为一切都会没事,但半个月后,他突然出现了严重的不适症状,包括左腿发麻、脊椎酸痛、频繁尿意等。
他并未意识到这些问题与被狗咬伤有关,因此就诊于泌尿外科和骨伤科,同时自行服药,但效果甚微。随后,他前往诊所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然而症状却逐渐加剧,严重到无法行走的地步。
最终,龙某再次住院,并经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患有狂犬病。尽管专家们紧急采取救治措施,但由于疾病已经耽误了太长时间,龙某的病情不断恶化,导致他陷入昏迷无法苏醒,最终因呼吸衰竭不幸离世。
为什么打了狂犬疫苗,人还是没了?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常见的误解:即便注射了狂犬疫苗,也不代表就一定安全。这种误解可能有两种情况。首先,可能是咬伤龙某的狗是野狗或者患有狂犬病,其病毒含量较高,导致疾病进展较快,甚至在注射狂犬疫苗之前就已传播到龙某体内。另一种可能是,龙某虽然接种了疫苗,但疫苗需要一定时间来产生充分的抗体。如果在抗体形成之前,病毒已经传播至神经系统,疫苗就不再有效。
因此,"打了疫苗就没事"的观念在狂犬病防治中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疫苗注射后也需要时间来建立足够的抗体。如果病毒在抗体产生之前已经侵入神经系统,那么救治就会来不及。
狂犬病危害究竟有多大?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具有噬神经特性的病毒。当人被感染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抓伤或咬伤时,并不会立刻显露出症状。相反,它会在伤口滞留大约一个星期左右,然后开始与人体内的神经系统结合。从这一刻起,它开始了一场沿着神经通路的迅猛侵袭,向中枢神经系统进发,进行大规模的复制。随后,狂犬病病毒将毫不留情地突破大脑的血脑屏障,最终蔓延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扩散至全身。
狂犬病病毒的发病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只有约7天左右。然而,也有一些情况下,潜伏期可能延长至1-个月,甚至长达8年。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一旦病发,狂犬病的致死率极高,高达%。这是一种绝对致命的疾病。
狂犬病病毒的进程可分为潜伏期和前驱期。在潜伏期内,患者似乎正常无异,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直到前驱期开始,患者才会体验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头晕、头疼、恶心、低烧、乏力等,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此外,如果在咬伤或抓伤后出现伤口,狂犬病发作时伤口还会变得异常疼痛。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会表现出极端兴奋的状态,表现为不停地言语或在各处吐唾沫等症状。
给狗狗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国各地陆续加强了养犬管理,规范了许多养犬行为,对狂犬病的预防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显示,与年相比,年1-9月,中国的狂犬病发病数量大幅减少,仅为例,死亡人数为例。然而,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早已消灭狂犬病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专家指出,中国是全球狂犬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防疫效果却是最差的,这主要是因为防疫工作偏向“重人轻犬”。实际的防治工作应该将注射狂犬疫苗的重点放在动物身上,而不是人身上。只有在动物防疫方面做到位,才能有效降低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聚焦犬只——年消除狂犬病的解决方案》指出,要有效预防狂犬病,必须确保至少70%的犬只接种免疫疫苗。然而,从整体来看,中国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这一标准,只有少数地区的免疫覆盖率超过70%。这说明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动物防疫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传播。
被狗咬伤,如何正确处理?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后,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清洁伤口:如果伤口明显,出血或有污血,首先要迅速挤出伤口内的污血。然后,用20%的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这一步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伤口:在清洗后,使用2%碘酒或75%的酒精涂抹伤口,以杀灭潜在的细菌或病毒。不要用棉球等东西擦伤口,应该避免另外的纤维残留在伤口上。
不要包扎伤口:尽管伤口已清洗和消毒,但伤口不应该包扎。这是因为包扎可能导致细菌在伤口下滋生,进一步感染。
尽快就医:在完成紧急处理步骤后,医院或诊所接受狂犬疫苗注射。这是极其关键的,因为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及早注射疫苗可以防止感染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可能导致狂犬病感染,还有其他野生动物如狐狸、黄鼠狼、蝙蝠等,以及家畜。甚至人类的抓伤或咬伤也可能传播狂犬病。因此,对于任何与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接触,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至关重要,以避免危及生命。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选择养猫狗作为宠物,但在满足自己的兴趣和情感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养宠物的安全,同时为他人考虑,以防止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