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佛陀悟透这两大天规,即可重开人生气象,于

发布时间:2023/11/22 12:55:31   
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昭彰;悠悠之下,自有天规主宰。任谁能在这天道之中,寻得二三,便可受用一生;任谁能在这天规之内,窥得一二,自会享用不尽。《道德经》有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世间有两大天规牢不可破,且听仙翁细细道来。因果之理因果之理有因必有果,这是颠扑不破的智慧与真理。《华严经》中写道:“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关于因果,有佛门公案一则。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随众听法,听完散去。有一天,禅师说法已毕,这老人却站着不走。百丈禅师就问:“站在那里的是哪位呀?”老人说:“不瞒禅师您说,我是一只野狐。五百年前,我曾在此山居住参禅。当时有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报应吗?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如今恳请和尚为我解答难题。”百丈禅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禅师说:“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向百丈禅师拜谢告辞师。第二天,众僧在百丈山后的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百丈禅师吩咐弟子们按照亡僧礼火化。很多人以为成圣成贤,成佛作祖就没有因果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宇宙众生皆有因果,没有因果的是大道本身,只要出离了大道皆受因果所缚。天道本仁,无因无果,无相无形。为慧者所悟,为持者所道,为历者所因,非为愚者所存。然众生之因果,乃自身贪欲所形,非以天道所设。所以我们常会听说一句话:“菩萨畏因,凡人畏果。”高人都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而凡人呢,平时肆无忌惮,当果报来临时,就会心生恐怖,惶惶不可终日。《西游记》有言:“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宏,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宇宙的爱是宽宏博大的,所以不论任何人做出任何选择,她都允许,从不干涉。但是,每个灵魂终将要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负全部责任,承担一切后果。得失之道有得必有失,这是牢不可破的天规与法则。马云说过一句话:“智慧的人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先想要得到什么,而是先要思量该放弃些什么。”由此可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做成一件事情,乃至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付出与之相对等的代价的。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得到,就必然会失去不该失去的失去;享受了不该享受的享受,就必然要忍受不该忍受的忍受。柳永《鹤冲天》有诗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历史人物因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而得以名垂青史,光耀尘寰。《岳阳楼记》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看似失去了自己的仕途前程,福禄寿喜的同时,他也得到了后世的铭记与称赞。《论语》中孔子有言:“求仁得仁,有何怨哉?”孔子就说得很明白了,我求的就是一个仁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面对自己所失去的鲁国大司寇的名誉与地位,所承受的侮辱与打击,所遭受的颠沛流离之苦,就不要有什么怨言了,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选的。孔子选择了周游列国,他追求的是重续道统;普通人选择了诗酒田园,他追求的是安稳平凡;佛陀选择了下世历劫,他追求的是普度众生;修行人选择了少私寡欲,他追求的是解脱自在;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义无反顾的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代价。换句话说就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结语虽说不昧因果,仍落因果之中;虽说不计得失,仍在得失之内。懂得了因果,悟透了得失,深谙游戏攻略之后,便可在这场人生游戏与体验中,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了。仙翁出品,必是精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4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