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鱼

蝙蝠真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元凶吗

发布时间:2022/5/19 19:36:54   
北京湿疹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05/8814597.html
大家好,我是“勇者斗恶狼”,在进入本期的话题之前,我得事先声明一下,本期真的不是我想蹭蝙蝠的热度,稿子其实我早就写好了,而且是在专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元凶可能是蝙蝠的日期之前。但当时考虑到过年的热度会盖过文章,所以就打算节后发布,结果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一直没能回到家中,从而导致发布时间一拖再拖,在这里先向大家道歉。那么,接下来进入正题。P.S.本人并非动物学专家,本贴也非科普用,部分观点可能有纰漏和错误,还望大家指正,本人不胜感激。所有图片均源自互联网。什么是蝙蝠其实我最近纠结一件事,能说的动物很多,如果说为了蹭鼠年的热度,我应该讲一讲吱星人的,但是......但是我发现“吱星人”讲了好几种了,比如“龙猫”、水豚、土拨鼠之类的,甚至还为吱星人宠物单开了一期......既然我已经“疯狂暗示”我不太想讲吱星人,那么我就简单讲一种和吱星人外形有点像,且身怀“绝技”的动物好了,本期的主角就是它了......鞭服侠白天他是混迹于哥蛋市富贵场的纨绔子弟,夜里则化身身怀绝技,正义的瞎客。开个玩笑,总之上面这些吱星人或半吱星人都讲过,再讲下去我只能承认......玩笑到此为止,本期的真正主角就是......蝙蝠Chiroptera纲:哺乳纲目:翼手目分布区域:除极地和孤岛几乎遍于全世界蝙蝠并不是什么太讨人喜欢的动物,讲它是有一定压力的,也不是很好讲,原因是......原因是,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统称,是数量上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哺乳动物,细分共有个种,仅从分科开始算的话,至少有19大科翼手目动物都可以称为蝙蝠,诸位可以通过我粗糙的蝙蝠图鉴简单认识下它们。(各科的代表性蝙蝠实在是太难找图,所以不能保证%正确)蝙蝠的种类(科分)1.狐蝠科。也称为果蝠,共有种,以大眼睛、短尾或无尾、耳朵结构简单、口鼻部较长为特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种类体长可超过40厘米,翼展可超过1.5米,体重超过1公斤;而小型成员体长仅5-7厘米,翼展不到15厘米,体重不及20克。以东南亚和非洲种类最多。夜行性,可远距离飞行觅食,有时可达15公里。主要靠嗅觉和视觉发现食物。少数种类有超声定位功能。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独栖。2.混合蝠科。仅1种,又称猪鼻蝠、蝴蝶蝠,体长仅3厘米左右,体重不到2克。口鼻部略似猪鼻,没有鼻叶,没有尾巴。白天居住在洞穴中,夜间出来捕食叶子上的昆虫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微小的身体使它们在茂密的树丛和竹丛间能自由穿梭。3.吸血蝠科。共有3种,是哺乳动物中特有的吸血种类。全部分布于美洲的中南部,体型小,最大的体重不超过30-40克。头骨和牙齿已高度特化,上门齿特别大,上犬齿成刀状,均有异常锐利的"刀口"用来咬开猎物的皮肤。吸血蝠的拇指长而强,后肢亦强大,相对其它蝙蝠,它能在地上“迅速”跑动,甚至能短距离“跳跃”。4.鞘尾蝠科。近50种,属中小型蝙蝠,广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特征是无鼻叶,尾巴部分被尾膜包裹而尾尖突出在尾膜上。部分成员喉部有可以分泌芳香分泌物的小囊,用以吸引异性。鞘尾蝠科一般不远离树木,主要食昆虫,有时也食果实作为补充。5.烟蝠科。也被称为狂翼蝠科,仅2属2种。分布于中美洲到南美洲西北部。体长约4-6厘米。拇指退化而包裹在翼膜中。无鼻叶,耳朵呈漏斗状,有小的耳屏。食虫性,居住在岩洞中。6.蹄蝠科。大约60种,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些蹄蝠适应在人类的生活居住地区活动,数量非常多,能捕食大量害虫。体型从微小到较大,常在洞穴中结成大群。7.巨耳蝠科。共5种,由于有类似吸血蝠般锋利的牙齿而又称假吸血蝠,实际上它们不是吸血性而是食肉性的蝙蝠,巨耳蝠的耳屏显著,并有竖直的鼻叶,尾短或无尾。食性比较广泛,主食大型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甚至捕食其它的蝙蝠。其中澳洲假吸血蝠翼展达50-60厘米,是小蝙蝠亚目中体型最大的成员。8.犬吻蝠科。有88种,是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较大的科,少数种类科分布到温带地区。不同种类的体型差异大,吻宽阔,有些种类嘴唇有褶皱,没有鼻叶。尾部较长,部分尾巴露在尾膜之外,略似鼠尾。翅膀扇动频率比其它多数蝙蝠更快,飞行迅速。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9.妖面蝠科。包括2种妖面蝠和6种裸背蝠,为中小型蝙蝠,分布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到巴西之间。妖面蝠科没有鼻叶,但是唇和颊有复杂的皮褶,下唇似盘状膨大,耳朵很大并有复杂的耳屏。妖面蝠科为食虫性,其嘴部结构可能有助于捕食昆虫,喜群居,常在洞穴中结成大群。10.短尾蝠科。仅1属2种分布于新西兰。其中强壮短尾蝠已灭绝,现仅存短尾蝠(髭蝠)。嘴上有浓密的触须,尾部短,耳朵大,耳屏长而狭窄。是所有蝙蝠中最常在地面活动的种类,可以相对灵活的用四肢在地面行走。食虫,也食果实和花蜜。11.吸足蝠科,仅1属1种,即吸足蝠。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拇指和脚侧处特化为吸盘。耳朵尾巴均长,耳屏方型,和耳朵前缘相融合。12.筒耳蝠科。共4种,是分布于拉丁美洲的一个小科。筒耳蝠科成员体长仅3-5.5厘米,耳朵大而呈漏斗型,有厚和弯曲的耳屏,两鼻孔接近,没有鼻叶。筒耳蝠科四肢和尾均细长,尾被尾膜所包裹。13.兔唇蝠科。分布于拉丁美洲,共两种。又称猛犬蝠,食鱼蝠,以食鱼著称,是仅有的以鱼为主食的蝙蝠。蝠口鼻部尖而没有鼻叶,耳朵大而有小的耳屏,爪子锋利,可以抓住长达10厘米的小鱼,也能用爪子捕捉昆虫。14.裂颜蝠科。共12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东南部到西南部,以脸侧有一对裂缝而得名,这个裂缝科可能是帮助接收声纳的结构。有鼻叶,两耳在基部相连。主食多种无脊椎动物,既在树上捕食也在地面捕食,尤其喜欢食蝎子,居住在山洞、树洞甚至其它动物遗弃的洞穴中。15.菊头蝠科。共62种,是分布于旧大陆的蝙蝠,不同种类体型差异大。因有结构比较复杂的马蹄形鼻叶而得名,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分布在温带地区的菊头蝠在冬季还要冬眠。它们不同于多数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是从鼻孔里发出。16.鼠尾蝠科。有1属3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为无鼻叶的中小型的蝙蝠。最显著的特征是有非常长的尾巴,是所有蝙蝠中尾巴最长的,几乎和身体等长。常成群居住在建筑物上,完全食虫性,比较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的环境。17.叶口蝠科。共种,因有发达的鼻叶而得名,种类不同其形态和习性非常多样化,其中假吸血蝠类体型最大,翼展可达1米,小型则如上图中展示大小,(图为洪都拉斯白蝙蝠,也被戏称为小猪奶黄包的新晋网红蝙蝠)该科包括约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是特产于拉丁美洲的大科。18.盘翼蝠科。是仅含两种的小科,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到巴西一带。最显著的特点是拇指和脚踝处各有一个吸盘,这些吸盘可以用来吸附光滑的树叶和树干。体长仅3.4-5厘米,栖息于卷曲的树叶中。以上18大科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为蝙蝠,但是!狭义的蝙蝠是指接下来介绍的这位号称是翼手目动物中最大的一科。蝙蝠科,共有多种。其中蝙蝠属的动物才算是蝙蝠中的蝙蝠。如果严格的按照生物学分类咬文嚼字的话,就算是蝙蝠科中的多种动物中都有很多不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蝙蝠,只能说是很像蝙蝠的蝙蝠,或是很像蝙蝠的动物。如果真觉得这些獐头鼠目的家伙们难以区分,咱也完全可以“以貌取蝠”的进行粗分,按照颜值和体型来看的话,共有两大亚目,一种是长相稍微对得起观众的......大蝙蝠亚目的长相比较符合我们心中长了翅膀的“大耗子”形象,虽然看起来很猥琐,但这就算是蝙蝠里的颜值担当了。而另一些长相“鬼斧神工”的种类,让人看了就讨厌,甚至吃不下饭的就是......小蝙蝠亚目能丑到什么程度?随便整几只大家欣赏欣赏。不同种类的蝙蝠之间的体型差异是很大的,放两张对比图再感受一下。这么一对比就明白了吧?是不是比人类和“小四”之间的区别还要简单?

大概只有10个像素的导演、作家自称是人类的生物

擅长蹦起来敲碎人类的膝盖

但不是说叫大蝙蝠亚目就一定很大,小蝙蝠亚目就一定很小,总有特别的存在,翼手目本来就是一个统称,彼此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真的是千差万别。无论是哪一种蝙蝠,最大的“特技”就是飞行,用来飞行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和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演化而来的。蝙蝠的翼膜很薄,一旦受到严重伤害可能就再也飞不起来了。虽然蝙蝠的飞行能力远比不上鸟类,但蝙蝠是所有哺乳动物中唯一拥有真正飞行技能的种类,至于祖先是什么动物至今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它和马或猴子有共同的祖先,我不能说这个理论是错的,毕竟往早了算,所有动物的祖先还TM都得是单细胞生物呢!蝙蝠的第二大“绝技”就是超声波系统,它可由嘴或鼻子发出高出两万赫兹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蝙蝠通过耳朵和大脑,判断出障碍物样子来决定是吃是逃,但比较擅长“回声定位”的蝙蝠多是夜间活动并食虫的小蝙蝠亚目。它们有些长有“鼻叶”也是有理由的。曾有人把食虫蝙蝠关在一个全黑且布满铁丝网的屋子里,无论蝙蝠怎么飞,都不会撞到铁丝网上,超声波可以说是蝙蝠眼睛般的存在。下图为蝙蝠“超声波系统”的图解。而大蝙蝠亚目大多素食,因为用不着捕捉飞虫,只靠用眼睛看就能混日子了。(果蝠只有棕果蝠比较擅长超声波定位。)不过,无论是哪种蝙蝠,说它们是睁眼瞎是不太准确的,除了眼睛比较大的狐蝠外,其它蝙蝠也是有视力的,应该说不同种类的蝙蝠视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声波与它们的视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上就是蝙蝠家族的一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那么今天就......接下来我就对这些疑问做一些肤浅的回答,首先说蝙蝠为什么总是倒吊着?在长期的飞行生活中,蝙蝠的后肢变得很小,大部分蝙蝠在地面无论是站着走还是爬都不太灵。如果蝙蝠在地上爬行,速度相对于其它动物就显得又慢又笨拙,遇到危险不能像鸟一样直接起飞,而是需要在高处滑翔一下才能飞,倒吊是它最容易进入飞行状态的姿势。蝙蝠的起飞方式蝙蝠也不是不会地上走两步,个别种类也能做到,但相对于其它动物可就差远了,在陆地上要是遇到个猫狗说办挺它就能办挺它,空中它也不是什么强势种族,经常沦为猛禽的美餐。蝙蝠显然不算能打的动物,而我个人认为,蝙蝠的祖先很可能是在地面上混得不太好才被动进化出飞行的能力,地面生活对它来讲很危险,蝙蝠选择倒吊在高处,这样既可以躲避危险,又能迅速起飞,也不用担心周围会有硬物划伤翼膜。尽管倒吊生活的蝙蝠看起来画风诡异,但如果把画面反过来看却有一种莫名的喜感。感觉有点像是在“跳舞”。

不过,也有人对蝙蝠的倒吊生活表示疑问:它们是咋上厕所的,难道不会尿到自己身上?蝙蝠当然没想象的那么傻......

大部分种类的蝙蝠于白天憩息,夜晚出来觅食。夜行可以让自己不受其它日行动物或高温光线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山洞、缝隙、地洞或废弃的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行踪隐秘低调,尽管总体数量很多,但似乎也不太常见。

由于蝙蝠习惯倒吊生活,它们连交配都是倒吊着进行的,整个蝙蝠群的交配期几乎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但因个体的受孕有差距,孕期多不相同,同一种类的时间差别为3-10个月。蝙蝠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1-2崽,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听;一般在8-6周龄时即可达到成体大小,1-2月龄即脱去胎毛,幼仔出生直到能独立飞行或倒吊前为止都是挂在母亲身上的,按不同种类决定雌性照顾幼仔5周至5个月,寿命最长的蝙蝠可达33年,大多数种类可能平均4-5年。蝙蝠幼仔一般都会统一在一个“育婴室或育婴点”出生,下为蝙蝠妈妈生孩子的过程,很难拍摄到的镜头。

蝙蝠大多是群居型动物,但我没查到太权威的证据说明蝙蝠是绝对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即使有我估计也是个别种类,如果蝙蝠都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话,它们的数量不会......下图是我能找到感官上还比较能接受的图片,夸张的会让你有一种放火的冲动。

想点火的同学可以举手了......这种庞大数量的群居生活动物就必然会导致其生活环境不怎么卫生,特别是蝙蝠,由于行动神秘低调长得丑,它身上的未知性实在太多,已知可能体携的病毒有SARS、埃博拉、狂犬病、MERS等这些要人命的病毒。(据说能有多种病毒)野生蝙蝠绝不适合给人类做宠物。由于身上携带的病毒多,有些蝙蝠甚至被用来做病毒研究使用,它们大多不会因携带病毒发病。一说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就是普通物质;另一说是蝙蝠由于飞行造成体温常年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病毒被这种被动技能“压制”住了。但无论咋说,它是病毒库这一点是没跑的。虽然没法律规定说蝙蝠不能当宠物养,但在宠物圈,也没谁会专门培育用于家养的蝙蝠,尽管蝙蝠的确是整体的数量爆表,不过,某些种类可能就是濒危物种,你也不好分辨哪些就能让你“牢底坐穿”,我个人建议,非专业人士就别打野生蝙蝠的主意。当然,蝙蝠也不是%的不能驯化,但也仅限于研究蝙蝠的科学家或是鼓捣些偏门宠物的行家里手,饲养的种类也大多是颜值较高,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卫生的某些果蝠......果蝠被人类饲养的画风,它是酱婶滴。(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可从视频里听听叫声)如果你想养蝙蝠做宠物?我不得不打击你一下,先甭说蝙蝠可能携带的“生化武器”能不能要你这种外行小命的事,就说蝙蝠昼伏夜出漫天飞还兼带发超声波的习性,连只哈士奇都搞不定的你想养蝙蝠做宠物?这不纯属开玩笑吗?除了果蝠,大部分种类的蝙蝠不但长相磕碜,行为还都特别诡异,是我个人认为仅次于深海生物的动物,别说养,看都觉得吓人,画风是酱婶滴,看完这段视频你再告诉我,你确定你要养这玩意?蝙蝠也没几个动物园养,因为算养了观赏性也不咋地,大白天它们基本上都是挂在那里睡大觉,你要非对蝙蝠着迷,那我建议你还是看看维护哥蛋市正义的英雄电影——鞭服侠!讲到这里,想必你也发现了,蝙蝠虽然长得丑,但也形成了特有的“蝙蝠文化”,接下来,我将以个人观点来简单描述,先说中国,很多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比如说乌龟,在文人墨客那里,它就是代表长寿的瑞兽,民间却大多用它来骂人,什么乌龟王八蛋之类用来“口吐芬芳”的词多了去了。为啥矛盾?我在以前的解说中已经详细说过,想了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