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狐狸鱼 >> 狐狸鱼生活环境 >> 鸟类在食物链中竟有这样的作用
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是我国人民比较熟悉的一句话。它揭示了生物界能量转换的过程,是通过向周围环境取食而实现的。生物间通过食物网络形成的内在联系,这就是科学家定义的食物链。比如,食植物的动物取食植物,食肉动物又取食食植物的动物。而且,这些食肉动物还会被其他食肉动物所取食。事实上,食物链的完整过程,应该从泥巴中腐烂的有机物开始。
鸟关于食物链的例子,在自然界还可以举出很多,有的从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比如:玉米—粘虫—食虫鸟,是只有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然而,小的食肉动物经常被大的食肉动物所捕食,这样便会有4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如小麦—蝗虫—食虫鸟鹰;水草一小鱼大鱼—鱼鹰等。有时甚至有包括5个环节的食物链,如棉花——蚜虫——瓢虫——麻雀——隼;细菌—原生动物——轮虫——鱼——鹈鹕等。大多数昆虫都处在食物链的第二至第三个环节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鸟又在第四至第五个环节上,对于昆虫数量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关系并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简单,比如,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存在,给食草动物一如昆虫、鼠类、牛、羊、马等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昆虫、牛、羊等就是能量的初级消费者;食虫鸟类、猛禽以及狐、狼等,是以食草动物为食物的食肉动物(有的也可能是兼食植物的杂食动物),叫二级消费者,第三级、第四级的消费者,则是以第二级或第三级食肉动物为食物的,比如部分猛禽类和獅、虎等。动物在消费植物的生命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动物有机体,在这个意义上,动物又可称为间接生产者。
鸟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个体的生老病死,全靠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解和转化。只有通过微生物的分解,才能把复杂的有机分子分解和转化成为简单的化合物,把二氧化碳和各种能量释放出来,再被植物吸收利用。微生物的这种分解和能量转化,促进了自然界能量的流动和20多种元素的物质循环。这样,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由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物,奉还给大地,再被植物重新吸收,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自给自足的稳定系统,即所谓生态系统。
显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复杂的食物链中,物质的循环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这种连锁式的关系,可以简单归纳如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被食草动物所食,食草动物又被食肉动物所食,高等的食肉动物又吃低等的食肉动物。如昆虫吃植物,鸟类吃昆虫,狐狸吃鸟类,獅、虎吃狐狸等。在正常的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这种复杂的多个营养等级。由于各个营养级的相互依存或制约,每一个营养级的数量和能量在转化和流动时,大体上是相对稳定的。
鸟从以上论述中看出,各种类群的生物在食物链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们以食物链中的次级和三级(或四级)消费者的鸟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題。
大家知道,在动物界中,昆虫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世界上的动物约有万种,而昆虫就有万种之多,占总数的2/3。其中与人类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就有78万种之多。人们认为,自然界若不是有鸟类存在,昆虫将会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祸患。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它说明在控制昆虫数量上,鸟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比如,在夏季昆虫大发生时,也是许多鸟开始繁殖育雏的季节。鸟类在这个时期除自身需要外,还要哺喂幼雏,它们的食量之大是许多动无所不能比的,消化能力强而神速。
鸟有不少的鸟,食物通过消化道仅需1.5小时,伯劳鸟吃1只老鼠只需3个小时就消化完了,个别鸟类仅需要30分钟,即可将食物转变成粪便而排出体外。1只体重只有几克重的大山雀和戴菊鸟,一天所取食的昆虫重量竟超过自身的重量。1只戴菊鸟一年要消灭上千万只昆虫,1只雀鹰1次能吃掉1只体重8000克的野鸭,0只紫翅椋鸟在育雏期间消灭的蝗虫数量多达22吨,粉红椋鸟在繁殖期能使当地农田33只/米蝗虫的密度下降到不足5只(新疆),1只红隼每天给巢内雏鸟带回10多只鼠类,1只猫头鹰一年消灭的鼠类数量相当于从鼠口中夺回1吨粮食。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鸟都是健食者一一能吃。在食物链中,鸟消灭害虫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它们充当了自然界生物战中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