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场秋雨带来了阵阵寒气。朋友来电话说,带大家去个有意思的地方过阴天。车在细密的小雨中出城往北,导航地点是桓台索镇兰柳村,神韵聊斋食府。这是第一次知道兰柳村的名字,一个很安静很干净的村庄。进村后远远看见神韵说聊斋食府的大门,门两边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这是郭沫若评价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上半句,下联是“做诗做官神韵清明”——这一句想必是说的桓台名人王渔洋了。果然,横批四个字是“留仙渔洋”。据说,蒲松龄与当时在朝廷中当大官的王渔洋有过一面之缘,王渔洋还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题了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关于两人之间的渊源,本地学者专家们有好多文章,不做赘述。从大门进去是一道影壁墙,墙上的画是一个清隽的书生,两边也有一联:“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这两句诗出自《聊斋志异》中的《考城隍》,有花有酒的地方,四季如春,心中有灯,在无烛无灯的夜里也有一片光明。由此也看出主人是个颇有意思的人。转到影壁背面,是传说中蒲松龄所做用于自勉的一副对联,上学时不知有多少学子当做座右铭来激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院中的几面墙上,类似的名人箴言还有不少。小院不大,共有五个房间,人多的时候座无虚席,前来吃饭的也都是通过朋友口口相传知道的。食府的主人王先生,曾是公门中人,在本地文化界浸淫多年,对于聊斋文化多有研究。他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每一道菜品都是取的是各大菜系的精华,再结合聊文化里相关元素和蒲松龄的传说故事进行研创加工。正说着话,菜陆续端上来。红黄白绿的色彩搭配再加上桌子上一个彩色的琉璃小狐狸,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每上一道菜,主人便为我们讲一个菜名里的故事。侠女红玉,是一道拔丝火龙果鸡蛋,颜色鲜艳色泽光润。这道菜名取自《红玉》里狐女帮助遭难书生的故事。西施恒娘,是果味牛搭山楂圈。口味新鲜不腻,就像《恒娘》里的恒娘教女子怎么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老翁骂鸭,是一道烟熏老鸭,取自《骂鸭》的寓意,那个偷人家的鸭吃后受天罚身上长了毛的人,去求人家失主狠狠地骂一顿病才好了。一道椒麻草鱼,取名鱼水之欢,引出奇女子颜氏与丈夫恩爱替夫考取功名做官的故事。蒲公嗜爱是一道蒲包肉。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两碗鸡蛋羹,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冬瓜汤。当年蒲老先生生活贫因,朋友来了没有好菜招待,只能因陋就简,将家中仅有的食材加工一下待客。在这样的下着雨的夜晚,有故事佐酒,吃一顿别致的文化大餐,真是不虚此行了。想起当年在旅游部门工作时,常为了带外地客人品尝本地特色饮食去吃四四席、石蛤蟆水饺、周村煮锅。主人将文化融入饮食中研制出来的菜品,创意别具匠心,假如这些菜经过推广能够进入各大酒店用来招待外地来淄博的游客,让他们一边用餐,一边听聊斋故事,在美食中遇见聊斋,因聊斋记住淄博,岂不是文化旅游界的一件大好事?主人王先生解释说,因为前期菜品从创意到研发是有一个过程的,还要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进行改进,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厨师和服务员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找了这么一个幽静的院落作为前期研发和培养人才的基地,等到这套体系比较成熟之后,再到各大酒店进行推广和输出,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真希望这个神韵说聊斋系列菜能受到文旅界和餐饮界更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835.html